老弄堂拆出万块古城墙砖 品相好的每块可卖千元

14.08.2014  09:04
自忠路60弄的拆迁区域内一些砖头印有特殊符号 晨报记者 肖允 实习生 朱诗尧

  黄浦区自忠路60弄是一条有百年历史的老弄堂,最近正在拆迁。奇怪的是,拆下来的砖“”得不像普通的墙砖,不仅又大又厚重,有的砖还刻有“咸丰五年”、“上海城砖”的字样。不少识货的人一眼看出,这是明清时期上海古城墙的墙砖。一传十十传百,老弄堂变得热闹非凡,较完整的古城墙砖被人取走,支离破碎的砖块则被当作建筑垃圾运走。

  “这些城墙砖,最老的距今已有460多年,承载了上海的历史与回忆,应该好好保存下来,不该如此糟蹋。”不少市民发出呼吁。对此,黄浦区文物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以明朝古城墙砖居多

  市民向先生曾在黄浦区东台路古玩市场开过多年古玩店,上周,他偶然路过自忠路,发现一条老弄堂正在拆迁。“凭着职业敏感,我走了进去,看看能不能淘点有年份的东西。”向先生回忆说,他发现满地的砖块并不是普通砖块,而是城墙砖块。部分砖块上刻有“咸丰五年”、“上海城砖”的字样,这是清代上海古城墙特有的标志之一,因此他更加确定这就是古城墙砖。

  “我初步看了下,被拆下来的上万块砖头里,大部分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上海古城墙砖,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向先生表示,虽然明清城墙砖的大小没有很大区别,但明朝的烧制工艺精良,因此砖块稍重一些,颜色有些发青,相比之下,清朝的城墙砖颜色则发黑,较为疏松。

  “明清城墙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清朝城墙砖刻有‘咸丰五年’、‘上海城砖’字样,但明朝城墙砖没刻任何字。”向先生表示,从数量上看来,这批被拆下的城墙砖中,清朝的城墙砖数量较少,大约每100块城墙砖中,仅有五六块清朝城墙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