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4万亿境外资产从未被审计 国资委将查家底

18.03.2015  14:14

  央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记者刘祎辰)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7日),国资委网站上挂出的一则招标公告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公告显示,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将通过采购第三方服务方式检查央企境外“家底”。其中包括4个集中重点检查项目和3个境外国有资产检查项目。国有资产、公开招标检查机构,这两个关键词叠加在一起,这消息想不火都难。

  随后就有不少媒体表示,由于审计能力有限,我国100多家中央企业有超过4万亿的境外资产从未被审计,基本处于监管真空状态,所以国资委此次要引入第三方进行海外国有资产的审计。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曾向媒体透露,限于审计能力有限,大多数央企从未进行过国家审计,央企的境外资产更是处于监管“真空”。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公告发出,难怪舆论关注。但既然是一则招标公告引发的舆论高热,那么就从这儿开始说起。

  焦点一:这真的是第一次引入社会力量进行检查吗?

  记者昨日第一时间致电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答复。

  录音1:

  例行事务,不是先例,真的如此吗?随后记者在国资委网站上进行查询,发现2013年6月与2014年4月都曾发出过类似的招标公告,与昨天见诸报端的公告相比,区别仅限于分包的数量,招标的金额,当然还有时间。在条件设置上,与此次的公告几乎完全相同——要求投标人须满足三年内没有承担过所投包中涉及企业的财务决算审计、清产核资业务或国务院国资委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等以确保独立性。此外,这位人士告诉记者,即使在公开招标之前,国资委引入社会服务检查境外国有资产,也在进行。

  录音2:

  焦点二:所谓在裸奔的海外国有资产,到底有多少?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110多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5万亿元,根据国资委统计的境外经营单位资产总额占比12.5%计算,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超过4.3万亿元。因此,4万亿国有资产在境外“裸奔”的说法被广泛传播。然而,这个数字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看来,也并不靠谱。

  潘圆圆:

  潘圆圆认为,笼统将国有资产在境外的盈亏,视作是不是“流失”和“缩水”,并不科学。

  潘圆圆:  

  焦点三:公开招标,监管就完全到位了吗?

  记者发现,由于从2013年至今的招标公告们,均为数个央企及其在海外投资项目的审计标的,也就是说,对于境外国有资产全面检查,至少从公告等资料上看,没有出现。两会期间,董大胜向大会提交的提案,指出过去多年的实践中,不成文的做法是审计署只对118户中央企业中的57户进行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其余的企业由有关部门组织或者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对其他95家中央部委所属的企业,审计署从来没有审计过,对中央企业越来越大的境外投资也基本上没有进行审计。

  但接近国资委的上述人士表示,董大胜所说的其余企业,原本也并不在国资委的监管体系下。而这些公司中很多上市公司,境外营收情况同样要纳入财务报表接受审计,说是监管真空也并不十分合适。

  潘圆圆表示,将更多更专业的第三方力量引入对境外国有资产的检查当中,将对提升透明度有很大帮助。

  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