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上海新增就业岗位逾34万个 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

17.07.2015  13: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不仅可以扩大就业,更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新一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尤其是创业型城区的创建,使得创业氛围更加浓郁,整体创业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上海正成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

  上半年,一系列民生数字折射出政府部门的努力: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4.1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比下降1.37万,超过3500名青年大学生在政策扶持下成功创业,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820元调整到2020元,医保封顶线从36万元提高到39万元……

  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

  3年前,俞亮辞去银行的工作开始创业,十多个人的创业团队窝在一处地下室内苦撑冬天。虹口区邀请他们入驻孵化基地,提供免费场地和配套服务,“手机贷”业务发展壮大。随着公司人数破百,今年3月,公司搬到了北外滩的一处新办公场所,1300多平方米的面积,区里给予每平方米每天2.5元的房租补贴。

  俞亮的经历是一个缩影,许多创业者在起步之初,急需帮扶。今年以来,结合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本市继续大力推进各项促进创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在融资扶持、场地支持、创业培训与见习等方面,不断提升政策实效。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贴息441万元,发放创业场地房租补贴4778万元,组织创业培训5135人、创业见习1302人。通过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全市共帮助引领成功创业5513人,其中青年大学生3578人。

  2012年,本市推出了新一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旨在鼓励和指导各区县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创业宣传等工作机制。三年来,浦东、杨浦、虹口、普陀等12个区县通过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创业活动率、创业存活率、创业对就业贡献率和创业环境满意率等创业指标。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86%

  今年,“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推进“启航”计划为抓手,大力促进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单今年上半年,各类“启航”专场招聘面试会就达811场,各类青年就业主题活动举办了221场,全市共帮助扶持4727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了就业。

  1986年出生的小吴职校毕业后,成了一名超市理货员,但他一心想找一个工资高、有发展的工作,便辞职了。可要找到中意的工作并不容易,他失业了两年,心情烦躁、沉默寡言,女朋友也离他而去。徐汇职介的职业指导师鼓励他不要放弃,并推荐他学习一门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小吴即将成为一名正式的地铁驾驶员,还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对于就业困难群体,本市加大了托底保障力度,实施鼓励特定“就业困难人员”到物业管理、市容绿化等特定行业就业的“双特”政策。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2172人被认定为特定“就业困难人员”,在政策扶持下实现就业1940人。

  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根据市教委统计,截至7月10日,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86%。为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本市积极落实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上半年共举办各类2015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74场,提供招聘岗位7.59万个。

  本市当前整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34.18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6.03万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反映本市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保持平稳。6月底,本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2.25万,同比下降1.37万。其中,35岁以下青年所占比重为20.65%,同比下降1.16%。6月底,全市首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0.57万人,同比减少0.08万人,上半年该指标保持在低位,大多数时间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一系列民生保障待遇调高

  本市从今年4月1日起调整一系列民生保障待遇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有关就业补助标准、工伤保险三项待遇标准,以及职工医保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等。

  从4月1日起,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820元调整到2020元,增加2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7元调整到18元。本市青年职业见习、协保人员、大龄失业人员就业的补贴标准随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作相应提高。

  失业保险金标准也得以提高。调整后,前12个月失业保险金三档标准每档增加190元,分别提高到1255元/月、1310元/月、1360元/月;第13至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为第1至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标准的80%,并按照高于本市城镇“低保”标准10元左右确定托底标准。

  医保封顶线的提高让病家受惠。4月起,2015医保年度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36万元提高到39万元,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由地方附加医疗保险基金支付80%。外来从业人员医保和小城镇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同步调整。

  此外,为保障工伤人员和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的基本生活,本市从4月1日开始,对2014年12月31日前发生工伤致残或因工死亡人员的工伤保险三项待遇标准进行调整。两项标准涉及工伤人员本人,一项标准涉及因工死亡人员的供养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