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2014年9月1日-9月14日(合辑)

16.09.2014  14:43

      [编者按] 大学是社会的智库。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建言献策,独到见解和精彩论断不时见诸媒体。交大新闻网专门开辟“一周声音”专栏,摘发部分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的“交大声音”,展示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传承等方面的见解、思想、精神,向专家学者对提升国家和社会软实力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教授:阿里转到美国上市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悲哀

  中国是储蓄最高的国家之一,老百姓急需好的投资产品,而阿里巴巴要去美国上市,对中国金融市场而言,是很悲哀的事情。未来5到10年内,中国会出一批有中国特色、引领世界潮流的创新性企业,这些企业在大力融资,未来这些好的企业如果还不能在中国上市,这不是悲哀的问题,而是耻辱。(中金在线 2014.09.13)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整个金融体系需要再平衡、再改革;更多财富可以扩张时,创造泡沫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企业负债率、地方政府融资负债率以及中央政府的赤字和负债,虽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但确实都在上升。这显示整个金融体系需要再平衡、再改革。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式。首先债券市场发展要求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主体更多地披露其财务信息,披露财务稳定性。第二,债券合约里保护投资者的条款会帮助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得以提升。第三,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通过高收益债、帮助地方政府通过市政债直接融资,直接和投资者见面,对风险给予准确的定价(经济参考报 2014.09.12)

  现在更多的思维是胜者为王,当看到更多财富可以扩张时,创造泡沫的可能性也就更大,现在阿里被捧得很高,当大家都在趋之若鹜时,该听听冷静的声音。(天津日报 2014.09.13)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李侠教授:焦虑症在科技界远比在其他行业更为普遍

  焦虑症在科技界远比在其他行业更为普遍,因为科技界是高度竞争性的领域,无形的内外压力时时存在,一旦最初的焦虑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它就会沉淀下来,并且具有累积效应。健康的科学,需要健康的人。请关注科技界的焦虑症!(中国科学报 2014.09.1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主任蔡美琴:三餐正常的人根本不用补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修复机体和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素,的确非常重要。但蛋白质没有“超能力”,也不是越多越好,不明自身情况,胡乱购买蛋白粉补充,有可能会吃出问题。三餐正常的人根本不用补。目前,绝大部分城市居民不存在蛋白质不足的问题,正常饮食的人群根本无需额外补充。一般成人每日每公斤需要蛋白质1克。每天吃适量主食(男性6两以上,女性5两以上),吃1个鸡蛋、3两瘦肉和2~3两豆类制品,再喝300~500克牛奶或等量的酸奶、豆浆,足以补充健康人每日所需蛋白质。(中新社  2014.09.1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冯希平教授:“多餐时代”吃完喝完应护齿

  超过七成居民每天在三餐之外有摄入零食或饮料的习惯,但近六成居民并没有餐后及时清洁口腔的习惯“吃喝频繁但不注意及时清洁口腔,容易使食物残渣停留,增加口腔酸性,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洞,最终发展成蛀牙。每次餐后或零食后需漱口、嚼无糖口香糖或是喝绿茶,从而帮助清除食物残渣,及时保护牙齿。(东方早报 2014.09.13)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占中教授:我国企业缺乏明晰的研发投入体制

  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致力于完成由“加工代工型-技术模仿型-自主创新型”的产业转型和跨越,缺乏核心技术的模仿创新将无法扭转我国制造业竞争的弱势地位。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虽也常有技术上的革新,但与其国外同行相比,大多局限于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工艺创新,缺少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一方面由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先天不足所致,但更重要的是,我国企业缺乏明晰的研发投入体制,研发经费的资助缺少持续性与稳定性,对于需要庞大经费支出的核心技术开发,由于缺乏研发后的保障而惮于尝试。(新华社 2014.09.1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陈芳源教授:70%的早期淋巴瘤患者可治愈

  规范化、个性化循证诊疗是关键。面对肿瘤,患者容易出现对疾病的恐惧感,或者过度焦虑情绪。因此,掌握正确的疾病防治知识,树立健康的治疗态度尤为重要。此外,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专业医师,坚持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是获得治愈的重要因素。目前,淋巴瘤的治疗以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淋巴瘤患者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生存都有了很大进展。由于联合化疗和放射疗法的合理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积极开展,单克隆抗体、蛋白酶抑制剂等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对中低恶性程度淋巴瘤的治愈率已有大幅提高。越早诊治,治愈机会越大,70%的早期患者可治愈,即使高恶性度淋巴瘤患者,也有60%可控制病情。(新民晚报 2014.09.0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东京审判是联合国体制以及战后国际秩序最重要的一块基石;中国因素的存在,是判断东京审判是文明的审判、正义的审判的依据

  东京审判在两年多时间内开庭818次,出庭作证证人达419人,出示法庭证据4336件,庭审记录长达49000页,判决书1213页共10章(英文本)。东京审判历时这么久,请这么多律师为战犯辩护,没有充分的证据就不定罪处罚,法庭上还有少数法官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这恰好证明了它的确是文明的审判,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践踏合法权利、草菅人命的野蛮行径形成鲜明对比。东京审判是联合国体制以及战后国际秩序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如果容许日本在对华问题上翻案,东京审判的正当性就势必动摇,战后和平的根基也会动摇。(新华社 2014.09.03)

  中国因素的存在,是判断东京审判是文明的审判、正义的审判的依据。只有中国的参与,才证明了这场审判不仅仅是胜者的审判。中国既是战胜国,也是日本侵略和日本殖民地统治的最大受害国。中国参加东京审判,大幅度加强了判决的正当性根据。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如果容许日本在对华问题上翻案,东京审判的正当性就势必动摇。而东京审判正是联合国体制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这块基石动摇了,战后和平的根基也会动摇,全球治理体制也有可能土崩瓦解。(光明日报 2014.09.01)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教授:应花扎实的功夫深入研究东京审判相关文献

  我觉得比起从“大义”上批判日本右翼对历史的翻案,更重要的工作应是花扎实的功夫深入文献,尤其是深入日本右翼无法否认的日本自己留下的文献,特别是事发时所谓的“官公文书”,从中找出日本右翼刻意掩盖、日本政要不愿承认的真相,如此,才能对日本右翼的观点真正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光明日报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