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现代化改造勿忘“遗传基因”(等5则)

12.10.2015  18:31

[编者按] 大学是社会的智库。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建言献策,独到见解和精彩论断不时见诸媒体。交大新闻网专门开辟“一周声音”专栏,摘发部分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的“交大声音”,展示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传承等方面的见解、思想、精神,向专家学者对提升国家和社会软实力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

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所所长陆邵明教授:现代化改造勿忘“遗传基因

高大上”不应是街道改造的终极目标,全社会需要重新认知街道的功能与意义,为“城乡街道文化基因”建立档建库,从单纯的美学导向转向社会、文化等多位价值取向。保护活化身边既有的街道记忆,守住“遗传基因”,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特色塑造的必由之路。(新华网 2015.10.07)  

上海交通大学电梯检测中心朱昌明教授:安全评估是保障电梯使用安全的有效措施

进行安全评估是保障电梯,尤其是老旧电梯使用安全的有效措施。电梯的安全使用状况,跟多种因素有关系,如电梯本身的质量,电梯的使用环境,使用频度,以及电梯的维修保养质量等等,很难用一个固定的使用年限做一个报废规定。而目前我国的电梯状况是十五年以上的,业内所谓的老旧电梯的数量在增加,由于电梯的老化,使用性会退化,所以故障率会提高。对其进行安全评估,风险分析,是科学对待所存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新浪网 2015.10.08)  

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小帆:出租车行业的变革应推动或者倒逼公交行业的变革

出租车管理变革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市民出行更为便捷、更为环保、更为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出租车行业的变革不能推动或者倒逼公交行业的变革,那么出租车行业变革也不会实现长久的成功。(解放日报 2015.10.08)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黄少卿副教授:出租车行业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监管改革

出租车行业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监管改革,基本原则为“差异化定位、多手段分隔、不对等监管”。 建议监管部门从城市交通的整体规划出发,考虑出租车的定位及下一步发展。其次,对于出租车和约租车,可分别设立经营权、分别进行许可。另外,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出租车动态化数量调整机制,按照周期性、公式化和程序化方式进行调整。(解放日报 2015.10.08)  

上海交通大学粒子物理宇宙学研究所所长、鸿文讲席教授季向东:大学应该鼓励以好奇心驱动为主的研究

中微子物理应该有更多的发现,希望中国人未来能在这个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大学应该鼓励以好奇心驱动为主的研究,历史上很多意义重大的科学发明都起源于人们的好奇心,每个科学发现或许起初缺乏实际用途,但从长远来看都会对现实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科学家们可能是在寻找一个完全不存在的梦想,但你要相信自己会有幸运的时候,便能收获美妙的成果。(中国青年报 20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