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市委一号课题 上海公安打造"一居一警"

22.07.2015  10:34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制定了《上海公安机关社区民警工作规范(试行)》。“一居(居委会)一警”的提法再次在《规范》中出现。即对于规模较小、治安平稳的警务区,按照“一居一警”要求配置社区民警。这是上海公安落实上海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一号课题的重要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城乡结合部是本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重点地区。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社区治理工作也是本市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的重中之重。近三年来,上海9个涉及城乡结合部的区县警力增长14.11%,其中特征较为典型的松江、青浦、奉贤三区警力增长均接近或超过20%。公安部门鼓励党员社区民警在居、村委党组织中兼职。目前,上海已有93名公安派出所所长兼任镇党委职务,938名社区民警在居(村)委兼任行政职务,这为民警深度融入城乡结合部社区公共服务、充当公共安全主力军创造了条件。

   郊区社区民警力量亟待加强

  警民人数的悬殊比例、警力人数与地域面积的悬殊比例,意味着民警缺乏足够的精力深入社区。城乡结合部不仅地域广,而且地区开发程度高,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大量导入、地区不稳定因素多,导致治安纠纷较多,110接处警相应增加。派出所大部分时间被调解纠纷、办理案件和110接处警所牵制,主动深入群众的工作空间被压缩了。

  除了人口管理等社区警务外,社区民警还要承担其他本职工作。每三、四天值班(备勤)一次,遇到节日、重大活动,则工作量叠加。而重大活动之频繁,并非十年以前可比。社区民警承担打击破案任务,完成打击指标,都是职所当为的事。当整个派出所在忙碌中高速运转的时候,遇到临时看管嫌疑人这样细碎的事,自然是谁有空谁顶上。

  如今,民警有要像“马天民时代”的警察那样串百家门,动力是否够足?用这样传统的方法了解社情民意,效率是否够高?无论是在警力配置还是在勤务机制上,社区警务都需要创新。

   中心城区率先实现“一居一警

  近年,上海市公安局先后为城乡结合部地区增设管理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充实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治安管理力量,并在人口导入量大、治安状况复杂的大型居住社区增设10个派出所。与此同时,公安部门申请为浦东、闵行、宝山、嘉定、松江、金山、青浦、奉贤、崇明等9个区县增加公安专项编制……近三年来,上述9个城乡结合部区县警力增长14.11%。人口导入量大、城市化发展快速、城乡结合部特征明显的地区增幅更大,其中松江区增长26.95%、青浦区增长23.17%、奉贤区增长18.62%,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夯实,网格化管理力量得到加强。

  今年以来,通过内部调整置换,社区民警从4460名增加至4661名,目前中心城区已实现“一居一警”的配置。此外,针对城郊结合部、农村地区实际情况,持续对率先试行社区民警驻村制(以下简称“驻村制”)的青浦分局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近千民警到村、居委党组织兼职

  上海公安社区警务的勤务机制不断创新。近年,以居、村委为单位划分警务区,每个警务区均设置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工作站)。数个地域相邻的警务区联合为一个责任区,责任区内的民警信息共享。对同一片区内的社区、治安、巡逻民警实行捆绑式考核,要求一个片区内不同岗位民警责任共担。目前,全市共设置派出所警务区4161个、警务责任区781个。

  公安部门鼓励党员社区民警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通过兼任居(村)委会党组织副书记,协助书记分管社区治安安全防范、社会矛盾纠纷、参与居(村)委党组织重大事项的研究和决策,让社区民警真正沉进社区,为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全面发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搭建了工作平台。目前,已有938名社区民警在居、村委党组织中兼任行政职务。

   以警力下沉基层为导向的勤务创新在各区县有着多样的实践。

  长宁公安分局印发了《推进社区民警参与居民区治理工作的方案》,要求社区民警对接街道“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三大职能定位,在“公共安全”中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公共管理”中加强法治保障,在“公共服务”中深度融入。

  方案按照原则上不低于一居一警的标准配备社区民警,社区民警一般在社区工作不少于5年。此外,方案中“社区民警遇到备勤任务的时候,原则上实施在社区中相对集中的动中备勤”等规定为警力下沉社区创造条件。

  嘉定公安分局嘉城派出所抓住建设“社区睦邻点”的社区自治平台,将法制防范宣传、纠纷调解等社区警务活动积极融入社区“睦邻点”活动中,现已建立以法治宣传为主题的社区睦邻点18个,睦邻点成员380余名,累计开展睦邻点活动150余次。

   首批书记民警:怎样调动群众力量

  当民警在社区家长里短中投入大量精力,他们能不能做好以打击犯罪为主业的本职?全市首批兼任居委副书记的社区民警、长宁公安分局周桥派出所的王沪荣告诉记者,社区民警完全能够利用好社区党建的平台,借助融入社区的机会,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2013年,在担任虹桥新城小区社区民警10年后,王沪荣成为了小区居委会的副书记。“新官”上任后,他发现开会的次数变多了,不过,他没有把会议当作负担,而是当成开展治安管理工作的绝佳平台。今年,老王和物业经理商量,让小区居民将普遍使用的A级锁芯换成更安全的C级锁芯。虹桥新城有近1200户居民,建成15年了,小区里老人多、脾气倔。有些老人不乐意换锁芯:为啥要换?物业公司是不是拿了锁厂的好处?在小区全体党员大会上,老王解释了换锁芯的事。很多人同意更换,僵局就此打破。目前,虹桥新城是地区内“换锁”进度最快的小区。

  虹桥新城共有4个出口,小区聘有30名保安。老王通过物业经理召集全体保安,举行了尽职承诺仪式。同时,他还聘请三名活跃居民做保安工作监督员,每季度和他们开一次碰头会,询问治安管理的线索。监督员中既有退休的老先生,也有在职青年和家庭主妇。这样做,避免了居民直接与保安冲突,又培养了三个关心社区公共安全的助手。

  去年,虹桥新城小区的头号安全工程是更换IC门禁卡。IC门禁卡能阻止群租现象、控制闲散人员进出小区。门禁卡是实名制的,需要居民出示身份证、户口本来办理,有些居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再加上不熟识居委会工作人员,态度较为谨慎。居委会借重老王,每天晚上,他和楼组长一起到居民家做告知工作。居民们熟悉老王,更熟悉他胸前的警徽,也就能够理解办理门禁卡对公共安全的好处,放心配合。目前,小区已经发放了4600余张门禁卡,几乎做到了全覆盖。而老王是这样考虑的:根据办卡人身份将门禁卡分为8类,包括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居民亲戚、家庭保姆……推广好了门禁卡,等于做了一次实有人口排查。今后,对于保姆等流动性较大的群体,治安工作便有了抓手。一旦有案子发生或者需要协查,可以很快通过身份类别进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