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孩子太苦了”背后有多少追问

17.01.2017  10:37

  “孩子们太苦了,比家长还辛苦。”在本次两会上,韩正书记的一句感慨,迅速成为朋友圈的热点,引来不少人共鸣。

  减负如何真正落到实处,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该如何整顿……这一系列“痛点”追问,成为现场代表委员的牵挂。市教委昨日明确表示,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举全社会之力,着力形成市、区、校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体系。

   教委举措:新学期将推“减负”措施大力净化整顿教育培训市场

  市教委指出,近年来,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重点工作努力推进。2013年起就在全市所有小学低年级推行零起点教学,严格要求学校不拔高教学要求、不争抢教学进度、不加大教学难度,着力缓解盲目“早学抢学”、追赶教学进度和拔高教学要求等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学校对课程计划的执行、小学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的实施不到位,存在超课时、赶进度和走过场的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设计和作息安排不十分合理。同时,教育培训市场鱼龙混杂,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存在发布虚假广告以及开办“小五班”等违法违规办学行为,通过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平台激发家长焦虑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市教委表示将牵头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和考试招生、培训机构、家校共育等相应小组,建立起跨部门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据悉,市教委将从学校内外同时入手,开展一系列专题调研,全面了解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工作的实施情况、全市初高中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特别是全面了解本市社会培训机构办学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建立有关社会培训机构的协同监管、资质审核和过程监管等方面政策和举措提供依据。

  预计新学期开始后,本市将有序推出一揽子系统性、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与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落实“减负”、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市教委将重点围绕深化招生考试改革、开展中小学校“减负增效”组合拳、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和招生、增强家校协同共育等方面进行“减负”的精准施策;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净化整顿教育培训市场,对违规办学的严肃清理,对破坏教育生态的坚决打击,对虚假宣传、利益勾结的重拳严惩,以制度创新制定多元监管举措,形成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长效机制。

   两会建言:教育观成才观需转变

  “孩子们太苦了、课业太重了,我觉得这个问题还得靠学校、家庭和社会打组合拳解决。”普陀区华阴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冯迪代表告诉记者,特别是家长正确的教育观或许能让孩子轻松不少。

  冯迪举例,现在学校对学生的评定用“等第制”取代了积分制,有不少家长就不满意了,觉得没有分数的衡量是不是“捣糨糊”,于是额外给孩子补课。一些家长觉得“”、考卷分数低就代表教育质量好,这是不科学的。

  冯迪认为,特别是小学或者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不应该“拔苗助长”。“家长一般宁可让孩子上文化课,也不愿意他们花大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其实体育锻炼是非常好的带动大脑开发的工具。只有让孩子愉快了、心理健康了,他们才更愿意去学习。

  “为什么家长要逼着孩子去培训?”致公党上海市委秘书长凤懋伦委员毫不客气地指出,家长的观念也需要转变,“360行,行行出状元。技能工人如今的地位完全不输给白领,天生我才必有用。”上海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很好,不少培养出的优秀技能人才,都是企业争抢对象,收入也远远高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因此,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大力宣扬工匠精神,应该是上海在减负同时关注的焦点。

   专家指出:减负不能成“空架子

  本次两会上,胡里清委员提交了“关于急需减负中小学生课外作业的建议”的提案,明确提出,校内减负不能成了“空架子”。

  胡里清指出,“放学后刷题,放假后跑辅导班,回来后继续刷题”———这样的循环已经不存在按学生类别的差异性,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都不能幸免。“校内减负”的表象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让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升学率高,老师还是采用大量布置作业,大量做试卷,模拟考试题的办法。在这种教学思想导向下,有些学校就发生了挤掉主课以外的教学课程,学生一般不上音乐课,体育课,自然科学等课程。这种培养学生的办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兴趣、天赋等,对所有学生都统一模式教学,违反学生成才的规律。

  “给孩子减负,这几年教育系统做了很多,最近我们学校还开探索精准作业的机制,也许会对减负起到一定的作用。”市人大代表、嘉定一中副校长许海峰分享了他的经验。

  传统的教学给学生布置作业,一个班级所有人的作业内容和量都是相同的。“但是我们看到国内有的地方,运用大数据,将每次学生的作业进行扫描录入,这样经过几次之后就能推测出每一位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以后的作业。”许海峰说,如果几个学校之间联网建立这样的大数据库,精准作业就能够实现。

   校长认为:培训热降温需多管齐下

  “5天的课堂减负,往往抵不过一个双休日校外补课。”市政协委员、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很多微信群里,我们都能看到家长们发送出的焦虑话语,说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补课。”朱乃楣告诉记者,这样的焦虑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了当下畸形培训市场的推手。尽管其自称给孩子报的不是补课班,只是兴趣班,但这些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补课方式。

  “培训热”如何降温?凤懋伦委员指出,首先职能部门要对培训机构加强监管,目前无证无照却打着旗号的各类机构可谓层出不穷,很多还公开宣称与民办学校有挂钩,“我就此问过教育部门,这纯粹是无稽之谈”。然而,这种“广告”却让家长产生了盲从心理,“培训机构的整治已是迫在眉睫。

   委员提案:取缔过多小学生奥数类竞赛

  为迎合想获奖和多获奖的心理,各个部门纷纷举办小学生奥数类竞赛。为了应付这些竞赛,孩子也不得不用大量课余时间来追逐奖项。

  市政协常委李昕欣就在今年两会中提交了相关提案,呼吁取缔过多小学生奥数类竞赛,把时间还给孩子。

  李昕欣委员指出,竞赛面对的应该是那些极少数的“天才”和热爱者,这样的高难数学人才社会需求极少数。李昕欣委员建议,上海应只设立一至两种小学生奥数类竞赛,而获奖比例也必须要严格限制。而对于经过取缔或未经获准进行的公开竞赛,要严格给予处理并向全社会宣布该类竞赛的不被承认性。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