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街道商量出了32个居民公约 南京西路街道通过“一事一议”

20.06.2016  02:20

  居民自治公约,并不算新鲜事。但新鲜的是,成都北路所在的南京西路街道,13个居民区竟然出了32个小区居民公约。

  居民公约是社区自治的一种方式,即通过“一事一议”的居民自治公约,建立起规范化自治模式,培养居民自治、民主和参与意识。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童潇认为,南京西路街道已经形成了“集群型公约”的创新格局。

   解决居民“一肚子苦水

  成都北路上有栋漂亮的西班牙建筑风格的高层老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叫红卫大楼,在美国好莱坞大片《碟中谍3》中有过精彩亮相。

  这个大楼有个管道式的垃圾箱房,226户居民每天的生活垃圾通过24个管道倒口往下丢入。

  外人看着这个管道式垃圾箱房,觉得洋气又方便,但住在大楼内的居民过去可是一肚子苦水。“管道垃圾箱房得不到及时清理,天气稍一热,生活垃圾都会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孳生。居民都不敢开窗,临近垃圾管道倒口的几户居民更是日子难熬。”红卫大楼楼组长赵继伟告诉记者。

  怎么办?今年4月,居委会召集物业公司负责人、大楼楼组长等实地勘查,并上门走访居民,尤其是住在底层以及靠近24个垃圾倒口的居民,收集了各方对垃圾箱房清洁管理的想法。在居委会的提议下,居民们进行了“居民自治工作大讨论”,最终共同商议制定了《垃圾箱房管理公约》。公约规定得可细致了:居民投放垃圾要用袋装、轮流担任志愿者对垃圾箱房进行清洁与管理、消毒人员定期喷洒药物、物业每天帮助清洗等。记者在红卫大楼内看到,现在各个楼层的垃圾箱房箱口周围都已打扫干净,边上不再有残留垃圾,打开也没有异味;底楼等待更换的垃圾箱排列整齐,楼内环境干净整洁。

  小区内车辆怎么停?乱倒垃圾如何管?养宠文明谁来监督?南京西路街道引导居民自治公约,13个居委会所辖的居民区,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了32个社区自治公约,涉及小区环境、治安、养宠、车辆停放、公共空间使用、文明装修等几十个具体事务。

  新成居委会主任周美珠很有感触。她说,公约定下来的事情,居民都很认同。

  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惠珍告诉记者,南京西路街道从2011年开始,开展居民自治项目128个,受益居民2万余户;通过探索与实践,将征询意见作为决策的前置程序,形成了简易可行、可操作性的工作机制,激发了居民的民主意识与自治热情,引导群众有序参与自治。

   探索自治金“众筹

  “在居民区开展群众性活动,耗时费力。”不少居委会干部都有这样的感触,每年举行结对助学帮困、楼道环境美化等活动都需面向居民征询建议、筹集资金、征集能人,工程浩大。南京西路街道的办法是引入众筹概念,通过居民区自治平台,引导居民以公开众筹方式募集自治资金与物资,用于社区自治项目或公益活动。

  升平居民区是南京西路街道辖区首家探索自治金“众筹”的社区。今年5月,他们以“爱我家园我有责任”为主题,提出了“筹资金、筹项目、筹能人”的倡议,发布了区域共治、自我管理、邻里互助、助困帮扶、公益爱心、媒体宣传等八大板块27类项目,面向各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寻求长期资金支持、征集社区自治金点子、挖掘有特长的能人。

  升平社区居民拿出家中闲置的小家电、玩具、书籍等物品,在社区举行义卖,获得的款项就作为众筹自治金;居民许建文一个人就捐赠了1万元自治金,他说以众筹方式参与社区自治,增强了居民与社区的紧密度。

  升平居民区还成立了由社区单位与居民骨干组成的"社区自治金管理委员会",规范自治金的使用和管理。目前,升平居民区共筹集社区自治金1.8万元,相关经费都在"社区自治金管理委员会"监督下,用于各项公益活动。

  南京西路辖区内的泰兴、古柏等居民区也都相继开展自治众筹活动,并成立众筹资金管理委员会,定期公开自治项目推进情况和自治金使用情况,确保社区自治金每一分钱都用在居民群众身上。

  通过社区自治金众筹项目,也潜移默化地引导社区自治格局"从政府财政支持向社会支撑升级"。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颉鸣说,引导社会力量以公开众筹的方式募集自治项目所需资金,建立社区自治基金,逐步做到"自筹、自管、自理",最终将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向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转变。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