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推进实施《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

28.02.2015  15:02

        日前,从市建设管理委获悉,本市新出台的《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于近日正式实施。黄浦江两岸地区将在三年内实现从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之间核心段的滨江公共空间基本贯通,将逐步打造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自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以来,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质量建设”的总体思路,黄浦江两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滨江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新的城市滨江景观带初步形成,新的城市功能逐步显现。

        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黄浦江两岸地区要成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打造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多样的空间环境。对照上述目标,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建设还存在形式单一、断点较多、公交不便、配套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开发能级,提高建设水平。为此,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浦江办”)启动了《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重点聚焦“公共空间建设、服务设施完善、交通系统配套”等三大方面、75个重点项目,总体目标是实现从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之间核心段的滨江公共空间基本贯通,并初步形成“类型丰富、服务均衡、保障有力”的服务设施体系,“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滨江交通系统。

        ——以“贯通”为核心,创造高品质公共空间

        目前,浦江沿岸中心段滨江公共空间尚未贯通,空间形式、功能也不够丰富,生态效应、综合品质有待提升。针对目前这一现状,未来三年,将实现从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滨江空间基本贯通,形成较为完整的滨江公共空间体系,创造舒适宜人、彰显文化、注重生态的高品质空间环境。

        推进滨江公共岸线贯通: 期内连通岸线长度约30公里,打通滨江空间断点,完成卢浦大桥浦西节点岸线连通工程、日晖港人行桥等项目,增强公共活动连续性。同时通过创新设置上跨观景平台,架设水上栈道,局部开辟通道或架设桥梁,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滨江步行活动连续。

        推进公共空间载体建设: 构建“一带、多点、多楔”的滨江绿地空间结构。增加乔木种植,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悬挂绿化等各类立体绿化形式,有效提高三维绿量。期内新建约260公顷成片公共绿地等开放空间。

        推进滨江慢行系统建设: 以徐汇、前滩、三林南片等区域为试点,加强步行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等建设,合理布局自行车租赁点、休息驿站,并与轨道交通、大型交通枢纽站实现“无缝对接”,将市民户外活动空间从腹地引向滨江。 

        推进历史风貌与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将形成由七个主题段落构成的历史风貌特色区布局,分别为外滩万国建筑历史文化风貌段,“复兴”、“新华”、“民生”等三大码头、仓储和船舶类风貌段,“世博浦西”、“龙华”、“杨浦”等三大工业、市政类风貌段。计划三年内以杨浦、徐汇、浦东为重点,开展一系列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塑造滨江特色文化景观。

        ——坚持“高标准、差异化”,推进服务设施完善

        黄浦江沿岸公共空间相应的各类配套设施建设仍显不足,无法形成对户外活动的有效支撑,休闲活动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景观环境设施、市政配设施等均显不足,影响到滨江公共空间的整体活力和使用效率。未来三年,将高标准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设施、市政设施建设,增加设施数量,丰富设施种类,形成类型丰富、服务均衡、保障有力的设施体系。

        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区分和配置公共活动类、生态环境类等不同功能公共空间的配套服务设施,对公共活动类空间(指公共活动较为集中区域)以间隔不高于150米至200米(暂定)标准配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市民户外活动需求。

        完善市政配套设施: 结合公共设施、主要景点、活动场所等同步配建公共停车、公共卫生等市政设施。期内重点推进前滩、南外滩、杨浦滨江、徐汇滨江等区域公共空间停车设施,总计新建约2500个停车位。并以一定的服务半径为标准,合理布局公共厕所等卫生设施。

        ——倡导“慢行交通、绿色低碳”,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目前,轨道交通站点距滨江较远,滨江地区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较低,现有的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仅为33.9%。同时,沿江方向缺乏有效的公共交通方式,作为滨江旅游休闲活动与各个景点的交通支撑。通过本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滨江地区将形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滨江交通系统,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网络联动,加强水陆一体化交通建设,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常规公交建设: 期内将新增浦西徐汇滨江至南外滩地区、浦东东昌路至前滩地区等公交线;推进轨交12号线提篮桥站、云锦路、闵行滨江等公交枢纽、首末站建设;优化北外滩、徐汇滨江、浦东新华民生、世博前滩等4个区域常规公交线网。

        积极推进有轨电车建设: 积极开展沿江地区有轨电车系统研究与建设,弥补沿江轨道交通缺失的不足,提供低碳绿色的通勤、休闲、游览交通方式。期内完成沿江有轨电车系统规划;启动沿江有轨电车一期建设。 

        同时,积极开展水上巴士系统规划研究,优化滨江规划路网系统,改善两岸滨江陆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