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颁奖 百万作品难觅一首好诗歌
12月15日消息:昨天,2014年第六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不过在多达百万篇参赛作品中,却难觅一首好诗歌。不少评委认为,这与国内语文教育中缺乏优秀诗歌,学生阅读积淀少,以及引导学生阅读方式的不科学有关。
在昨天的颁奖现场,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的六年级小学生李缘泽从今年百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今年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大奖,他的现场总决赛作品《我想对妈妈说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800字,但用质朴的语言生动描述了小时候因想试试剪刀的威力而把妈妈的毛衣剪坏的童年往事,展现了孩子特有的童趣。这也是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设立六年来,第一次由小学生获得大奖。
据悉,每年组委会都会收到来自全球华人学子的众多优秀作品,但评委们发现,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似乎更热衷于创作抒情散文及叙事作文,却很少会以诗歌的体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嘉定二中高三4班陈畅业此次获得了高中组一等奖,他和伙伴们大多爱写小说、议论文,几乎没有人写诗歌,他透露,“一方面高考不能写诗歌,平时不太会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另一方面诗歌太抽象了,不如小说、记叙文更受青年学生的喜爱”。而怀少学校初三(5)班的金心嫣表示,中考不允许诗歌体裁,所以创作也逐渐变少了。
教育专家
如今青少年对网络、新媒体上的新文化、新思维接触机会更多,而对于古诗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却知之甚少,接触得少,自然就很难进行模仿和创新,更不要说自主创作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多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总评委叶辛入围初中组决赛的作品中,一篇诗歌也没有。目前功利、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诗歌苗子”,诗歌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任何事都讲求立竿见影,这与诗歌创作、欣赏的环境显然是相悖的。——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
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高于记叙文的一种文体,因此学生创作起来有难度,此外在语文教学、考试中,更强调记叙文,因此学生自然在诗歌创作上显得有些弱势。——上海市泥城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师刘媛
当今的语文教材中,现当代诗歌不仅数量少,质量也不高,入选教材的许多现代诗甚至没有诗应该具有的特点,如生动有趣的隐喻、清新有力的语言、独特鲜明的思考等等。
——《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语文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