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社区基金(会)发展共识营在上海交大举办[图]

16.12.2017  16:13

12月12日至13日,由静安区民政局和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承办的2017静安区社区基金(会)发展共识营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本次共识营围绕社区治理与社区基金(会)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理论基础、实务经验等主题展开探讨,旨在形成建构社区发展基金会有效运行体制机制的共识。来自民政部、静安区政府、上海市社团局、静安区委组织部、静安区民政局、静安区社建办、静安区财政局、上海交大和国务学院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国内社区基金会及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静安区各街镇相关分管领导,社区基金会、社区发展基金运作负责人,部分居民区、企业及共建单位代表等80余人参加本次共识营。

12月12日上午,静安区民政局局长贾先斌主持共识营开幕式。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胡近到会致辞,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和营员表示欢迎。他提到,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在政治管理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已成为上海及全国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研究领域的重要智库和研究平台。他指出,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的引导下,社区基金和社区基金会的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期望本次共识营取得丰硕成果,为上海社区基金和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燮作开营动员。刘燮对静安区在社区基金平台建设情况作了整体介绍,并对本次共识营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针对性;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坚持发展导向,打造多元治理格局。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汤晋苏以“中国城乡社区治理政策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带来了共识营的第一堂课。汤晋苏从“六个着眼”、“四个规范”、“四个结合”方面对静安区城市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充分肯定,并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关注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希望与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以“《慈善法》背景下的社会治理与社区基金会使命”为主题授课。徐家良从《慈善法》的基本情况、社区基金会社会治理与《慈善法》的关系、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关系、社区基金会的定义、社区基金会的使命和价值、政府政策与社区基金会以及社区基金会与多方主体的关系处理六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得出三个结论:第一,社区基金会承担综合性平台的功能,可以统一协调社会关系;第二,社区基金会对政府深化体制改革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第三,社区基金会需要更多的政策关注。

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研究员饶锦兴以“我国社区基金会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为主题授课。饶锦兴用5W2H(why、where、who、what、when、how、how much)总结分析了我国社区基金会的功能定位和实现路径,提出社区基金会具有本地资助者、本地问题回应者、社区议题倡导者、慈善资源管理者和跨界合作推动者这五个功能角色。他强调,可以从社区基金会本土特色、树立捐赠人服务理念、培育支持性机构等方面促进社区基金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副局长曾永和以“营造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制度环境”为主题授课。他以十九大报告当中关于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容为背景,结合上海社会组织和社区基金会的发展状况,提出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基金会也已经成为本市社会组织发展的生力军,社区基金会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主体。他认为,通过认清创新社区治理一个使命,认识社区中基金、基金中社区两个特征,坚持资源、结构、项目三个目标,防止行政化、同质化、僵化、异化等方面来思考社区基金会的价值与使命。

12月12日晚,共识营以“社区发展基金运行体制机制大家谈”为题进入共识夜话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映芳主持。静安区街道(镇)、居民区、社会组织的代表围绕社区基金会的法律规范、管理运作、开展地域、资金来源和与多元主体的关系处理等方面与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专家结合政策和发展现状,从可操作的层面对代表们的问题作了回答。与会者认为在法律规范方面,对于已注册社区基金会要明晰独立法人资格和权责;在管理运作方面,部分专家建议成立街道层面的社区管理委员会;在开展地域方面,要充分借助当地本土化资源;在资金来源方面,鼓励资源的多元化开拓;在关系处理方面,政府要关心但不要过多的干预,鼓励基金(会)发展。

12月13日上午,黑龙江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处处长陈阵以“从小区到新故乡:社区建设的嬗变”为主题授课。陈阵回顾了中国社区建设的历史,指出中国社区建设处于迷思中的两难抉择。他分别分析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聚焦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中的养老问题,并通过分享黑龙江省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实例,提出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信任是其内在生命力。

上海映绿事业发展中心顾问、公益筹款人联盟顾问、上海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原秘书长诸昳以“企业社会责任与社区共同体建设”为主题授课。诸昳结合自身丰富的社区基金会实践经验,通过剖析星巴克、善淘网、国安社区等实例,详细介绍了社区和企业相处的方法和技巧,提出企业对社区的动力和参与的程度受到企业跟社区的嵌入度和二者的利益关系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建议社区树立自身信心,学习相关基础知识,与企业建立合作双赢的良好沟通渠道。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建军以“‘社区中国’转型与当前社区治理基本逻辑”为主题授课。刘建军就中国社会的判断、物权治理、基层治理单元、城市温度等四个方面展开分享,提出社会治理要注重几个方面的结构:一是党建引领新物权结构;二是新交往结构;三是党建引领新群体结构;四是党建引领新需求结构。通过不同结构,了解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和谐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教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谈小燕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社区社会资本培育”为主题授课。谈小燕从对社会治理新理解入手,指出新时代下的社会治理在政府、物业、居民、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她通过分享“清河实验”项目,强调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 “”,需要跨界资源整合,激发社会内部活力的良性互动。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朱秋霞以“基金会管理与筹资——以真爱梦想为例”为主题授课。朱秋霞重点分享了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十年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运行和筹资方面的经验。设立专业的组织架构与完善的内部管理,通过年报等方式做到财务的公开透明,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要提前做好资金来源的策划,确保收入来源多元化。通过众筹模式,降低筹款成本,提高筹款效能。在筹款过程中与大型机构合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发挥平台功能,深入社区。

12月13日下午,共识营举行结业证书颁发和结营仪式。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姜文宁主持。学员代表蒋伟萍分享了她两天的学习心得,表示收获颇丰,拓展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与会领导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徐家良教授作共识营课程总结。徐家良认为本次共识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师资力量雄厚,授课讲师既有民政部官员和上海社团局官员,也有交大复旦专家学者,来自一线的社会组织实务界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管理经验;二是学员身份特殊,来自区有关部门、街道党政领导和社会组织负责人;三是授课形式多样,授课与座谈相结合;四是课程内容丰富,除介绍社会组织的一般政策和制度环境外,还包括社区治理新形态、社区基金会价值与功能、社区体制与关系等相关内容。

静安区副局长黄蓓华总结了本次共识营形成的三个共识:一是学员对课程内容的肯定;二是鼓励大家不断学习;三是不断探索社区基金及社区基金会的合理组织形态与建设。

本次共识营通过理论授课和经验分享为学员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梳理了民政部的试点示范运作经验,为社区基金和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了方向,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