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四个建设”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
建设理论新支点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
应用技术大学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功能。一是以团队建设为基础,努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研究。积极鼓励教师建立科研、教学团队,以团队力量深化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理论研究。至今已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等理论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以专题讲座式课堂教学为载体,切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设计。通过梳理思政课教材内容,从中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无缝衔接的契合点,并以此为专题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统一课件制作,在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三是以实践教学环节为抓手,不断夯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落实。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行为体验、社会调研、演讲辩论等活动,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与弘扬。
建设理论传播网 互动拓展式实践教学拓宽学习渠道
积极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拓宽学生深入学习思政课程的渠道,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做好四个结合,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通结合、“思政课”与“党课”融通结合、课堂实践教学调查研究与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融通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理论社团活动融通结合,着力搭建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立交桥。二是鼓励思政课骨干教师成为学生社区指导教师、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让教师直接走进学生,缔结师生情谊,以言行浸润学生心灵。三是开展各种主题竞赛,将抽象的理论演绎成生动的话题,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四是用身边人的故事讲“道理”,邀请先进学生代表通过课堂讲授、网络连线、视频采访等方式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将人生观价值观的大道理变成了学生心里的实道理。
建设理论队伍“立交桥” 打造好教学质量生命线
一是推动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注重名师引领,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走进思政课堂,让思政课教学更接地气,更加证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这样的课堂为思政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乐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有收获。二是“结对”打造一支理论主力军,制定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学校持续开展了“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让青年教师与学界资深专家和教授结对,牢牢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努力让思政课程建设步伐走得更加稳健有力。
建设理论直通频道 让学生给学生讲马克思主义理论
通过建设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以主题班会、社区微讲堂、微党课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以学生身份讲学生语言,贴近学生成长实际,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实现辐射感染效应。宣讲团结合学生接受意趣,打造形式多元内容多彩的宣讲大餐:一是“菜单式”宣讲,以“菜单”的方式编制宣讲专题,实时追踪理论热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二是“点单式”宣讲,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活动来满足不同对象的个性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按需宣讲。三是“实践式”宣讲,通过深入社区、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现场教学开展“实践式”交流和“服务式”理论咨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历史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