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引热议 教育焦虑一半来自职场焦虑
最近,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成了不少职场爸妈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话题。《虎妈猫爸》以中国最普遍的“421”家庭为关注焦点,展现了职场爸妈乃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有网友表示:“剧中狮子姥爷、狐狸奶奶、虎妈、猫爸、羊大姑和狼爸等,不仅是教育方法的PK,更是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价值观的一次全面呈现。”
而剧中“虎妈”毕胜男为了让女儿进重点小学宁可让孩子晚读一年书、“狼爸”杜峰要求儿子每次考试都必须得第一等典型桥段,让人感叹这些职场强人在面对工作压力的同时,是否也将过度的焦虑带入了家庭教育之中。
同事“传经”
引发教育焦虑
在热播剧《虎妈猫爸》中,毕胜男在与上司杜峰的接触中,得知杜峰儿子杜一诺每次考第一的原因之一是在外面上奥数班,一心望女成凤的她回到家后,也给孩子报了奥数班,期望通过参加此类培训班,让女儿的成绩突飞猛进,然而事与愿违,女儿茜茜对母亲的苦心根本不领情,由此引发了一场家庭大战。
对于人到中年的职场人士来说,子女教育问题也许是大家都热衷谈论的话题,“你的孩子今年进哪个初中啦?”“你家儿子报了些什么培训班?”……类似的话题,办公室里只要有人聊起来,肯定会引发一场教育大讨论,尤其是在当前幼升小、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升学教育更是取代“股票指数”,成了职场爸妈的关注焦点。
陈华(化名)的儿子才上小学二年级,她已经给孩子报了奥数、新概念英语、写作三个培训班,每个双休日她的主要任务就是陪着儿子奔波在各个培训学校之间,儿子进去上课了,她就在教室外面苦等上两三个小时,“周六上、下午都有培训,中午只能在外面的小饭店对付一顿。”她苦笑道,双休日比上班还要累,儿子也常常抱怨,太累了,没有时间玩。
陈华坦言,她的许多教育理念都来自于同事。她告诉记者:“我有一个同事那才叫厉害呢,从女儿幼儿园开始,就拖着孩子到处上补习班,幼儿园大班就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奥数了,这还不算,她还给女儿报名参加了各种比赛,像希望杯、中环杯、优赛杯等等……同事跟我们讲,她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小孩进一所名牌初中,现在进名校,谁手里不是厚厚一摞证书啊!”
在同事的影响下,陈华原本一直坚持的“快乐”教育观也渐渐发生变化,她陆续给孩子报名参加了语、数、外补习班,也把自己和孩子所有的业余时间交给了培训学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陈华这样的例子职场中并不少见,同事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交流往往容易产生互相攀比心态,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焦虑,这种焦虑最终转加到子女身上,甚至可能引发夫妻间的家庭矛盾。
职场压力
转变为教育“动力”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职场人士在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也容易演变为教育“动力”,转嫁到子女教育方面。40出头的张青(化名)是一名外企的普通职工,中专毕业的他尽管有些工作能力,可是在本科生、硕博士扎堆的外企里,张青始终升迁无望,每次看到学历比他高、年纪比他小的同事得到提拔,心里总有那么点遗憾和不平。
职场上的挫败感使张青陷入了焦虑,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职业发展受挫,关键就是当初没用心读书、文凭差了点。痛定思痛,他将这种遗憾转化为动力,希望儿子不要走他的老路。“我给小孩报了各种补习班,当初父母没怎么管我学习,如今我可不能让儿子再重蹈覆辙。”尽管儿子每学期仅上补习班的学费就要上万元,对于这个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张青从不为此皱一下眉头。对于父母的投入,张青的儿子却似乎并不领情,他常常抱怨,“这个班那个班,连我最喜欢的足球赛都没法参加了!”
专家:孩子不是家庭教育的“小白鼠”
针对当下职场人的教育焦虑现象,上海社科院专家陆震认为,家庭教育的焦虑一半甚至一大半来自职场或者朋友圈,这个现象只能说明,这些职场爸妈自身还没有长大。“我们经常会看到,往往有不少家长原本抱着孩子快乐就好的观念,对孩子的学业和技能相对放松,但看到周边的家长都为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成才问题在精打细算时,久而久之,这个家长不可能不被周围的人所影响,然后就会出现像剧中毕胜男那样在教育理念上的转变。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有自己的立场,什么是适合孩子的、什么是不适合的,切不可人云亦云。”
陆震说,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是家庭教育的“小白鼠”,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在为孩子做决定的时候,应该多听听他们自己的意见,如果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简单的叠加,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条条大道通罗马,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职场爸妈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放在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培养上。”
热点新闻:
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