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2014上海民生得到改善 市民最关注工资“涨情”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4/2015年上海社会形势分析报告》披露,根据2014年民生问卷调查,“工资增长情况”成为居民关注率最高的问题,“养老金/退休金水平”也首次入榜并位居第四。调查显示,收入增长与居民对收入增长的期望存在着一定差距。
报告分析,2014年,上海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促进就业创业成效明显。1-9月,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4.01万,其中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9.18万。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2万,其中帮助5575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帮助8750人创业,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二是社会保障待遇持续稳步提高。2014年上海将“职保”、“镇保”、“新农保”、“城居保”月人均养老金分别增加310元、130元、107元、70元,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标准也进行相应调整,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制定《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及配套文件,合并实施“城居保”和“新农保”,制定出台“城乡居保”与“镇保”衔接办法。三是住房保障受益面不断扩大。2014年廉租房标准放宽到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元,人均财产9万元以下,累计受益家庭达10.3万户。共有产权房标准放宽到人均月可支配收入6000元,人均财产18万元以下,累计完成签约购房达到6.6万户。四是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长。一至三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769元,同比增长9.1%,其中财产性收入增幅高达1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97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幅达12.5%,财产性收入增幅高达12.1%。
但2014年上海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调查显示,与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年上海市民最关心“物价上涨”问题不同,今年“工资增长”成为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上海城乡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趋缓。2014年前三季度,农村和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幅虽达到10.8%和9.1%,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均有所回落。扣除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城乡居民能感受的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相对更小。市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家庭收入信心指数甚至比前一季度下降2.6个百分点。另外,医疗费用负担已连续两年位列第二。食品安全、养老金/退休金水平、购房压力、交通拥堵、物价上涨、空气质量、贫富差距也是民众关心的问题。根据高德发布的《2014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二季度全国重点城市拥堵排名上海居首,拥堵延时指数高达2.16,即因为交通拥堵,公众出行需花费非拥堵状态下2.16倍的时间到达目的地。三季度上海拥堵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位居全国前三名。
住房也牵动着民众的心,抽样调查显示,拥有住房最多的10%家庭组,其户均建筑面积是最低10%家庭组的11倍。同时,仍有19%的受访家庭不完全拥有管道燃气、独立厕所、独立厨房和热水器,28.38%的受访家庭不拥有住房产权,且无产权住户与有产权住户相比,户均建筑面积低40.52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低10.08平方米。这种结构性差异表明,上海众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居民对此的需求和期待非常高。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