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新方位
原标题: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新方位
25年前,石破天惊的浦东开发开放,向世界宣示了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中国将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道路;
25年后的今天,不曾动摇和懈怠的浦东开发开放,窗口作用和示范意义更加明确——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继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下破浪前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要站高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新要求上来。浦东新区要勇于担当,聚焦目标,抓住关键,突破瓶颈,在新的起点上有新的探索、实现新的飞跃。
从后卫到前锋 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领跑者
如果将中国比作过去30多年来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列车,上海浦东新区无疑是动力最为强劲的发动机之一。1200平方公里的版图,创造了960万平方公里辽阔疆域上一系列的第一:
1990年11月,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5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日本富士银行上海分行在浦东成立;
1996年,美国花旗银行等9家外资银行,在浦东率先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
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13年9月,中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浦东起航……
一项项第一,犹如一次次破冰,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更趋完善。但是浦东开发开放之于改革开放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
——浦东开发开放,从阡陌纵横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验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活力。
420.5米高的金茂大厦,492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632米高的上海中心。这三幢浑身裹着银灰色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及其所勾勒的天际线,是很多人对于浦东的第一印象,也是浦东开发开放25年看得见的成果。
但很少人知道,如今寸土寸金的陆家嘴在开发开放之初却是鲜有问津,直到1993年浦东在全国率先尝试“土地实转、资金空转”的土地开发模式,才一举激活这片沉睡的土地。如今的陆家嘴金融城有88幢税收“亿元楼”,其中近10幢楼宇一年税收超10亿元。
——浦东开发开放,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那就是把落实国家战略与地方自主改革相结合,坚决以自主改革贯彻落实国家战略。
融资租赁是全球第五大金融工具,但在10年前的中国并不发达。坚持问题导向,浦东的改革者找到了制约发展的六大制度性瓶颈,并会同国家有关部委逐项突破,从而创造出最有利的营商环境。如今,400多家融资租赁企业汇聚浦东,注册资本超过1600亿元。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浦东姓改革,姓国家战略。”国家明确交办的具体改革事项和战略项目,浦东要不折不扣地推进完成;明确了重点领域,没有明确路径的,浦东要找准改革突破口,规定改革命题,设计改革路径,形成改革路线图;明确了改革方向,还需要突破的改革领域,浦东就要从问题导向出发,提出改革项目和建设性方案,争取先行先试。
——浦东开发开放,不仅是特殊历史时刻的关键一招,更以其稳健的发展不断凝聚起新时期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新共识。
改革进入深水区,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改革形形色色的观点。有的认为现在基层改革的空间不大,“上面不动下面瞎动也没用”;有的主张“改革需要反思”,需要重新认识改革的历史价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浦东开发开放以久久为功的执着,无言而雄辩地回应着各种论调。25年来,浦东推进的改革事项多达数百项,但成功率却很高,很少“翻烧饼”,究其原因,始终坚持将改革方向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始终坚持将改革路径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不闯红灯,不图虚名,特殊的改革方法论成就了浦东这一改革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