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等]东华“绿手印”倡议“低碳过年”(图)
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欢庆、绿色上网……东华“绿手印”倡议“低碳过年”
图片说明:“绿手印”乐水行项目活动现场。
再有一个多月就是春节,东华大学“绿手印”环保协会在网上发出了“环保过大年”的倡议: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欢庆、绿色上网……协会社长王帝山说,“今年过年,让我们大家一起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做点事情。”协会成员们还通过微博、微信等向“粉丝”宣传“低碳过年”。
在东华大学,一提起“绿手印”,每一名师生都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是东华的一张名片,代表着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的校园文化。从1999年成立时起,东华“绿手印”环保协会的志愿者们就一直怀揣着环保公益的理想,通过无数个不间断的优质环保项目,打造属于自己的校园环保风景线,推动校园乃至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靠专业把环保植入公众心中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高校环保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绿手印”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成员来自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
怎么能让更多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并且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坚持环保?环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欣认为,只有依托专业背景,才能得到师生和社会大众的信服。因此,多年来,“绿手印”协会紧密围绕水、气、声、渣等民生问题开展工作,从上海市及周边,再到长江中下游,足迹遍布十几个省市。
在“乐水行”系列活动中,学生们走进工业区,用专业试剂,对水样的氮氨、磷酸盐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得出相应数据从而对河水进行测评,将工业区排污情况及时记录反馈给当地政府和监测站。
协会的环保志愿者们还把“净水实验室”搬到了社区。借助从学校带来的净水实验仪器,他们向社区居民现场演示污水的絮凝、过滤、氧化等一系列的净化过程,通过讲解水污染现状,唤起公众保护河流的意识。社区居民黄阿姨感慨:“现在才知道原来污染一条河流很容易,要重新净化回来代价这么大——以后我洗完菜的水一定要收集起来用。
”
将环保带入校园生活点滴
王帝山给记者看一袋苹果,“这苹果可是新年贺卡哦!”他解释,每一只苹果的表皮都被画上了一张笑脸,它们将被赠送给校内同学,用来感谢和鼓励他们长期支持环保活动,“纸质贺卡既浪费钱又浪费纸张,用苹果代替贺卡既能表达心意又有实际价值,多环保!”
协会成员还利用专业知识,分享各种废物利用的小贴士。比如,他们指导同学们把落叶经过洗净、水煮、压干、上色等步骤,制成精美的“叶脉书签”;在微博上发起“绿植领养”活动,环保志愿者们向师生发放种子,鼓励大家参与到绿色植物种植行动中来……各种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的开展,让大家亲身感受到绿色环保生活的乐趣。
“绿手印”联合东华大学基建后勤处创立“节能减排周”大型校园品牌活动,在全校学生当中提倡比赛“节电节水”,并给参与者们评奖。让“绿手印”成员意外又欣喜的是,开展这一活动后,校内学生用电比往年足足降低了10%!
环保应成为社会运行方式
“绿手印”不仅仅在学校里开展环保活动,还长期向周边社区和学校宣传环保理念和做法。
“环保要从娃娃抓起!”几天前,“绿手印”的志愿者朱梦婷、沃文叶和王敏等同学来到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作为“环保讲师”为小学生们上了一堂名为“绿色小超人”的课。“垃圾分类概念大家都知道,但到底该怎样做?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弟弟妹妹们了解城市垃圾污染现状,教他们学会简单区分生活垃圾。我们还要告诉小朋友,不乱扔垃圾更是一种市民文明素质的体现。”朱梦婷说。
这堂课,小学生们也听得相当投入。志愿者们还让他们在教材上的相应位置画上自己绿色畅想,并且陪他们玩“垃圾分类环保飞行棋”。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征表示,未来协会将进一步加强与专业环保组织的联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环保不仅是一句口号或一场活动,而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理念、社会的一种运行方式。
(来源:文汇报 2015年1月15日 作者:李征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
-------------------------------------
【东方网】东华学子倡导绿色春节:苹果做“贺卡” 叶脉当书签
图片说明:苹果贺卡受到了很多同学们的欢迎
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东华大学“绿手印”环保协会的成员们已经忙碌起来啦!他们在网上发出环保过大年的倡议,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欢庆、绿色上网……
这些环保倡导者是何许人?原来,他们是一群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们,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宣传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协会社长王帝山说,“今年过年,让我们大家一起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做点事情。”
协会成员们还通过微博、微信等向“粉丝”宣传“低碳过年”。
在东华大学,一提起“绿手印”,每一名教师学生都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是东华的一张名片。从1999年成立时起,东华“绿手印”环保协会的志愿者们就一直怀揣着环保公益的理想,通过无数个不间断的优质环保项目,打造属于自己的校园环保风景线,推动校园乃至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协会先后荣获“上海市明星社团”“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称号、团中央“保护母亲河行动”全国三等奖、上海市教卫系统十佳好人好事、2014年上海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
发挥专业优势,只做“真”环保
20世纪90年代,环境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环保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良好的动机未必能产生热烈的社会反响,在开展各类环保活动的过程中,困扰“绿手印”成员们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能让更多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做到环保?
对此,环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欣认为,只有依托专业背景,才有可能把环保活动做深、做细,才能得到师生和社会大众的信服。协会紧密围绕水、气、声、渣等民生问题开展工作,从上海市及周边,再到长江中下游,足迹遍布十几大省市。在“乐水行”系列活动中,学生们走进工业区,用专业试剂,对水样的氮氨、磷酸盐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得出相应数据,从而对河水进行测评,将工业区排污情况及时记录反馈给当地政府和监测站。
协会的环保志愿者们还把“净水实验室”搬到了社区,借助由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提供的净水实验仪器,向社区居民现场演示污水的絮凝、过滤、氧化等一系列的净化过程,通俗地讲解其中的原理,普及目前水污染状况,唤起公众保护河流的意识。社区居民黄阿姨感慨,“现在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喝,污染一条河流很容易,要重新净化回来代价这么大,以后我洗完菜的水一定要收集起来用”。
马欣回顾说,1999年4月,“绿手印”成立之初只有十余人,由于经费有限,活动数量、质量和影响力远不如学校其他兴趣爱好类的社团。很快,学院组织环境相关专业教师加入协会技术指导老师团队,还设立了协会基层团支部。15年以来,“绿手印”通过打造“节能减排周”大型校园品牌活动,参与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湿地行者项目”“地球一小时”等公益活动,逐渐赢得学校师生及周边社区“邻居”的好评。越来越多怀揣同一梦想的同学走到了一起,推动“绿手印”不断发展壮大。截至今日,“绿手印”已经培养了环保志愿者2000余名,不少已经毕业的协会成员至今仍在环保领域默默奉献着。
结合社会热点,关注校园生活点滴
王帝山秀给记者看一袋苹果,“这可不是普通的苹果,而是新年贺卡!”他拿起苹果解释说,每一只苹果的表皮都被画上了一张笑脸,它们将被赠送给校内同学,用来感谢和鼓励他们长期支持环保活动,“纸质贺卡既浪费钱又浪费纸张,用苹果代替贺卡既能表达心意又有实际价值,多环保!”
协会成员还利用专业知识,分享各种废物利用的小贴士,指导同学们把落叶经过洗净、水煮、压干、上色等步骤,制成精美的“叶脉书签”;在微博上发起“绿植领养”活动,环保志愿者们向师生发放种子,鼓励大家参与到绿色植物种植行动中来……各种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的开展,让大家亲身感受到绿色环保生活的乐趣。
“绿手印”联合东华基建后勤处创立“节能减排周”大型校园品牌活动,在全校学生当中提倡比赛“节电节水”,并给“节电节水”的参与者们评奖。让吕晏锋和其他“绿手印”成员意外又欣喜的是,开展这一活动后,校内学生用电大大下降,同比往年足足降低了10%!
从去年开始,包括东华在内的多所市内高校陆续给学生寝室统一安装空调。在为之欢欣鼓舞的同时,“绿手印”成员们很快意识到了空调可能带来的耗电问题,他们在校内大学生活动中心摆放上有关空调科学使用的小常识宣传材料,向同学们宣传如何落实节能环保理念。
走出校门,深入社区
“绿手印”不仅仅在学校里开展环保活动,还长期向周边社区和学校宣传环保理念和做法。几天前,“绿手印”的志愿者朱梦婷、沃文叶和王敏等同学来到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作为“环保讲师”为小学生们上了一堂名为“绿色小超人”的课。“环保要从娃娃抓起!垃圾分类概念的提及由来已久,但有多少人能说清楚到底该怎样分类?我们去上课的目的就是让弟弟妹妹们了解城市垃圾污染现状,教他们学会简单区分生活垃圾,告诉小朋友们,不乱扔垃圾不仅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更是一种市民文明素质的体现。”朱梦婷说。
在这堂课上,“讲师”们向弟弟妹妹们描述了国内城市垃圾的现状,讲解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还举了不少废物再回收变宝的例子,弟弟妹妹们也听得相当投入。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志愿者们还让小学生们在教材上相应位置画上自己绿色畅想,并且陪他们一块儿玩“垃圾分类环保飞行棋”。
“上这堂课我们还是很有收获的,光是看弟弟妹妹们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是向我们提出自己观点和看法,我们就觉得组织和参加这次活动很有教育意义。”朱梦婷说,课后不少小学生还告诉她,自己回家后就会把相关知识告诉父母,因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现在它变得太脏了,只有大家一起来收拾清理,才能让地球变干净”。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征表示,未来协会进一步加强与专业环保组织的联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通过青年学子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氛围,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环保不仅是一句口号或一场活动,更成为人们的的一种生活理念、社会的一种运行方式。
(来源:东方网 2015年1月14日 作者:刘轶琳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
------------------------------
【上海教育新闻网】东华“绿手印”倡议大学生“低碳过年”
春节将至,东华大学“绿手印”环保协会在网上发出环保过大年的倡议,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欢庆、绿色上网……协会所属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宣传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协会社长王帝山说,“今年过年,让我们大家一起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做点事情。”协会成员们还通过微博、微信等向“粉丝”宣传“低碳过年”。
发挥专业优势,只做“真”环保
在东华大学,一提起“绿手印”,每一名教师学生都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是东华的一张名片,代表着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的校园文化。从1999年成立时起,东华“绿手印”环保协会的志愿者们就一直怀揣着环保公益的理想,通过无数个不间断的优质环保项目,打造属于自己的校园环保风景线,推动校园乃至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协会先后荣获“上海市明星社团”“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称号、团中央“保护母亲河行动”全国三等奖、2014年上海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
早在1967年,我国高校就已经有了环保社团,到20世纪90年代,环境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环保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良好的动机未必能产生热烈的社会反响,在开展各类环保活动的过程中,困扰“绿手印”成员们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能让更多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做到环保?
对此,环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欣认为,只有依托专业背景,才有可能把环保活动做深、做细,才能得到师生和社会大众的信服。协会紧密围绕水、气、声、渣等民生问题开展工作,从上海市及周边,再到长江中下游,足迹遍布十几大省市。在“乐水行”系列活动中,学生们走进工业区,用专业试剂,对水样的氮氨、磷酸盐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得出相应数据从而对河水进行测评,将工业区排污情况及时记录反馈给当地政府和监测站。
协会的环保志愿者们还把“净水实验室”搬到了社区,借助由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提供的净水实验仪器,向社区居民现场演示污水的絮凝、过滤、氧化等一系列的净化过程,通俗地讲解其中的原理,普及目前水污染状况,唤起公众保护河流的意识。社区居民黄阿姨感慨,“现在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喝,污染一条河流很容易,要重新净化回来代价这么大,以后我洗完菜的水一定要收集起来用”。
马欣回顾说,1999年4月,“绿手印”成立之初只有十余人,由于经费有限,活动数量、质量和影响力远不如学校其他兴趣爱好类的社团。很快,学院组织环境相关专业教师加入协会技术指导老师团队,还设立了协会基层团支部。15年多以来,“绿手印”通过打造“节能减排周”大型校园品牌活动,参与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湿地行者项目”“地球一小时”等公益活动,逐渐赢得学校师生及周边社区“邻居”的好评。越来越多怀揣同一梦想的同学走到了一起,推动“绿手印”不断发展壮大。截至今日,“绿手印”已经培养了环保志愿者2000余名,不少已经毕业的协会成员至今仍在环保领域默默奉献着。
结合社会热点,关注校园生活点滴
王帝山秀给记者看一袋苹果,“这可不是普通的苹果,而是“新年贺卡”!”他拿起苹果解释说,每一只苹果的表皮都被画上了一张笑脸,它们将被赠送给校内同学,用来感谢和鼓励他们长期支持环保活动,“纸质贺卡既浪费钱又浪费纸张,用苹果代替贺卡既能表达心意又有实际价值,多环保!”
协会成员还利用专业知识,分享各种废物利用的小贴士,指导同学们把落叶经过洗净、水煮、压干、上色等步骤,制成精美的“叶脉书签”;在微博上发起“绿植领养”活动,环保志愿者们向师生发放种子,鼓励大家参与到绿色植物种植行动中来……各种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的开展,让大家亲身感受到绿色环保生活的乐趣。
“绿手印”联合东华基建后勤处创立“节能减排周”大型校园品牌活动,在全校学生当中提倡比赛“节电节水”,并给“节电节水”的参与者们评奖。让吕晏锋和其他“绿手印”成员意外又欣喜的是,开展这一活动后,校内学生用电大大下降,同比往年足足降低了10%。
从去年开始,包括东华在内的多所市内高校陆续给学生寝室统一安装空调。在为之欢欣鼓舞的同时,“绿手印”成员们很快意识到了空调可能带来的耗电问题,他们在校内大学生活动中心摆放上有关空调科学使用的小常识宣传纸,向同学们宣传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如何落实节能环保理念。
走出校门,深入社区
“绿手印”不仅仅在学校里开展环保活动,还长期向周边社区和学校宣传环保理念和做法。几天前,绿手印的志愿者朱梦婷、沃文叶和王敏等同学来到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作为“环保讲师”为小学生们上了一堂名为“绿色小超人”的课。“环保要从娃娃抓起!“垃圾分类”概念的提及由来已久,但有多少人能说清楚到底该怎样分类?我们去上课的目的就是让弟弟妹妹们了解城市垃圾污染现状,教他们学会简单区分生活垃圾,告诉小朋友们,不乱扔垃圾不仅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更是一种市民文明素质的体现。”朱梦婷说。
在这堂课上,“讲师”们向弟弟妹妹们描述了国内城市垃圾的现状,讲解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还举了不少废物再回收变宝的例子,弟弟妹妹们也听得相当投入。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志愿者们还让小学生们在教材上相应位置画上自己绿色畅想,并且陪他们一块儿玩“垃圾分类环保飞行棋”。
“上这堂课我们还是很有收获的,光是看弟弟妹妹们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是向我们提出自己观点和看法,我们就觉得组织和参加这次活动很有教育意义。”朱梦婷说,课后不少小学生还告诉她,自己回家后就会把相关知识告诉父母,因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现在它变得太脏了,只有大家一起来收拾清理,才能让地球变干净”。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征表示,未来协会进一步加强与专业环保组织的联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通过青年学子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氛围,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环保不仅是一句口号或一场活动,更成为人们的的一种生活理念、社会的一种运行方式。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5年1月10日 作者:刘晓晶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