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任由机票代理野蛮生长 愉快心情被打折扣

01.10.2015  08:34

  中秋刚过,国庆将至,许多人已经早早在网上订好机票,期待享受一个愉快的假期。然而,如果行程需要更改,却遇上机票退改签费用过高,这份愉快心情就要打上一个折扣了。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票代理商向消费者收取远高于航空公司标准的退改签费用。比如,有消费者订错机票,退票时被收取了高达票面金额近一半的手续费,是航空公司标准的近五倍。多收的钱,恐怕就进了代理商的口袋。

  如今,机票代理业务在网络上发展迅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是这种迅速发展,带了点“野蛮生长”的味道。今年一季度,上海市消保委收到的有关航空票务预订的投诉就有1286件,投诉主要集中在机票套餐退改签费用过高。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在今年上半年受理的针对机票销售代理企业的投诉中,“不按航空公司规定收取退改签费用”也要占到八成。

  而退改签高收费,只是一些机票代理商为了牟利使用的手段之一。去年,上海市消保委空港办受理的航空票务类投诉中,八成以上涉及票务代理业务,一些机票代理商大玩“猫腻”,牟取不当利益,比如低价机票高价出售、擅自为未使用机票办理退票等等。

  网购机票,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按理说,要做机票代理业务,并非没有门槛,必须拥有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颁发的相关资格证书,而要获得资格证书,必须符合一系列条件,并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但现实中,却是“一张板凳一根电话线”就能经营机票代理业务,原因在于,一些拥有资格证书的企业允许他人“挂靠”。在新华社记者联系到的一家代理公司,只需9800元并准备好证件,任何人都可以挂靠在其资质下成为代理。这家公司还可以提供一些机票网购平台的销售号租赁,也就是说可以绕过网站设置的入驻门槛,冒用身份销售机票。

  可以看到,事前设置门槛当然要紧,但如果缺乏日常监管,违规经营者轻易就可藏身于市场之中,侵害消费者权益。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航空公司、机票网购平台、机票代理企业等有关各方,都应负起各自的责任,维护机票代理市场的秩序。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完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适应机票代理市场的现实发展,同时加强监管,整治现存的市场乱象,不仅要针对代理商具体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而且对于利用相关资格证书牟利的代理企业,应采取吊销证书等惩罚措施。航空公司、机票网购平台等也应对代理商的行为有所约束,不能为了扩大业务就忽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机票代理市场目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诚信经营行为不时冒出,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多一点约束,多一点规则,才能让这个市场多一点活力,少一点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