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各区县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09.04.2015  10:51

 

去年以来,青浦区朱家角镇张马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从圩区生态堤防、农田水利、生态河道治理、庭园经济等方面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加上现有“三园一岛”的发展、湿地公园、野保项目的引入,着力打造旅游产业,如今,张马村已初现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雏形。

自创建美丽乡村在各区县启动以来,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本市已形成了一批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显著、文化积淀深厚的美丽乡村。青浦区朱家角镇张马村就是本市各区县创建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记者 忻才康

美在生态,营造优美环境

在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中,市郊各区县进一步明晰以规划为先导、农林水联动、整区域推进的总体思路,并且因地制宜积极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使创建的美丽乡村各自展现出生态美。

四面环湖的青浦区金泽镇东西村依托湿地环境,以尊重自然美、保持原生态建设为思路,紧紧围绕辖区内自然美景大丰漾、梅花岛、东白荡的特点,重点推进水环境治理,使丰富的水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绿化建设上,东西村分别在水陆交融的景区种植各类树木,初步形成层次分明、树种多样、效果明显的绿色景观带,使整个区域连成一片,呈现出一派水清岸绿、候鸟栖息的原生态湿地美景。

浦东新区近年来连续投入70多亿元,实施“村庄改造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治理、环境整治等,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水清、岸洁、路畅的新景象。

宝山区顾村镇先后投入3100万元资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程采用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两部分,应用高效曝气生物滤池与普通地埋式污水处理池对收集的污水进行生物渗滤处理,改变了过去污水直排河道的现状。该工程建成后明显改善了当地3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庄1572户农户的环境面貌。如今,这些居民所居住的区域植被茂盛、绿树成荫,原本被污水污染的河道清澈了,河中多年绝迹的鱼虾又在河中欢跳,江南美景又回到了他们身边。

富在产业,开发农业旅游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今年市郊各区县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5年至2020年期间,嘉定区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区政府要求各单位结合嘉定实际,因地制宜,整合项目,做好规划引领,要遵循民意,聚焦政策,提升农村活力,积极建设有魅力的美丽乡村。

嘉定华亭镇毛桥村在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积极开发农业旅游。2014年,毛桥村景区共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村内多家农家餐馆生意红火,毛桥竹林鸡、草鸡蛋等农副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今年崇明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并将试点工作作为探索实践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成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有力抓手。长兴镇在抓好圆东、先进等县级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基础上,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到2015年底,推动全镇打造成“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根在文化,培育乡土文化

市郊各区县在创建美丽乡村进程中,还非常注重结合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形成村、镇美丽乡村建设区域联动效应。

青浦区金泽镇东西村根据“以水为根,以绿为主,以文为魂”的发展思路,围绕吃、住、行、购、娱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逐步开发出一批乡土气息浓郁的旅游项目;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和挖掘休闲农业和乡土文化,并推陈出新,如开展舞龙、舞狮、莲湘舞、荡湖船、宣卷等本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欣赏梦境一般水乡风光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那种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文化。

嘉定区华亭镇毛桥村民没有丢掉浓厚的文化底蕴,乡土文化氛围不断得到提升。上海首家“农家书屋”在此诞生,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实验单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蓬勃开展,借助农宅改造的成功经验,毛桥村成为了嘉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广大学生了解农村、认识农村、感受农村的一本生动教材。民间文艺创作标新立异,在村内一些白色院墙上,由村里美术教师绘上了村民插秧、挑水等劳动场景,以及孩童跳绳、打陀螺等游戏画面,无不展现出浓浓的乡土文化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