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乡一体化先行经验
本报评论员
主动谋划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绘就城乡发展一体化“路线图”,这是在“四个全面”格局下,上海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是上海和全国共同面临的重要紧迫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就曾明确要求,上海要在行动上敢于攻坚克难,突破瓶颈制约,努力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上海一直牢记这一要求和嘱咐,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并从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的战略高度上扎实推进。
上海农村小、农民少、农业经济比重低,但是,看似“微不足道”的比例,绝对不是“微不足道”的问题。上海像全国一样,也面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在财政力量、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都差距甚大。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四个中心”,就必须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郊区是上海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潜力,不解决郊区的发展问题,上海的城市能级就面临瓶颈制约。另一方面,正因为上海的城市化水平高,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所以在财政保障、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社会动员和思想观念各方面,都更有能力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而且,上海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其他一些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后同样会遇到。因此,上海的工作应该并且可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提供先行经验。
突破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瓶颈制约,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为此,市委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组织了参与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排查梳理、深入剖析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政策不一致、不平衡甚至是反向问题,完成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制度设计的理念,就是落实“三倾斜一深化”的要求,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郊区倾斜、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郊区人口集聚地倾斜、执法管理力量向城乡结合部倾斜,以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时,城乡之间在空间形态、功能定位和管理治理上都存在差别,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也存在差异,城乡发展一体化不等于城市郊区一样化,而是均衡发展和差异化并存。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各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才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留住青山绿水,留住文化乡愁。只有聚焦破解制度性障碍这个主题,把握城乡发展一体化“求同存异”这个内涵,我们的探索才更具有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