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战慈善救助分布图和淞沪抗战分布图发布

13.08.2015  06:44

  昨天,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之《慈善救助分布图》和《上海淞沪抗战分布图》在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地图采用了可搜索的电子地图技术,增加了街景地图,包括建筑外部航拍视频、内部全景图片等。

  上师大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介绍,《上海抗战慈善救助分布图》包含89条信息——除标注社会各界在“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中于上海建立的收容所外,还重点突出了两个区域:一是由法国神父饶家驹建立的南市难民区,另一个是位于如今提篮桥片区的上海犹太难民区。这两大难民区内设有61处避难场所,分别保护了30万中国难民和3万犹太难民。

  比如南市的城隍庙难民区,位于今方浜中路249号,曾是难民最集中的地方之一。苏智良考证,南市难民区开放后的几天内,城隍庙就挤满了成千上万难民,连建筑二楼和三楼也水泄不通。

  那时,城隍庙还是难民区监察委员会组织发放免费大米的中心,为6万多名难民提供每日必需食物。

  此外,地图还集中标注了位于今南京西路的夏令配克难民收容所旧址,位于豫园九曲桥东北部得意楼的红卍字会办事处旧址、难民区产妇医院旧址,位于今长阳路的华德路收容所(第一难民中心),以及位于今霍山路的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上海分部)旧址等难民区遗址遗迹。

  据介绍,一同发布的《上海淞沪抗战分布图》包含92条信息,包括每次日军登陆地点、中日双方作战地点,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重要事件等。比如,成为"一二八"事变导火线的三友实业社被焚事件、庙行大捷、虹桥机场事件、虹口公园爆炸案等发生地。

  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根据中央要求,民政部、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发放标准为每人5000元,9月份之前发放到位。

  具体发放对象包括4类:抗日战争时期的在乡复员军人和残疾军人;移交政府安置的抗日战争时期军队离休干部、无军籍职工;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军队服役,后在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编入解放军序列的在乡复员军人;参加过抗日战争,后回乡务农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

  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尽快组织实施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工作,确保9月份前将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发放到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手中。民政部门要按照规定的发放范围认真审核发放对象,严格规范发放程序,精心组织发放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下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同时,要加强对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发放工作的监督管理,做到资金发放公正、公开、透明。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11日,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要求做好慰问抗战老战士等工作。

  通知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各地民政、财政、卫生计生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上门看望、发放慰问金或慰问品、邀请参加纪念活动、举办座谈会、联欢会等形式,集中组织对健在的抗战老战士(含生活在大陆的国民党抗日老兵)进行走访慰问,以表达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褒扬他们为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

  通知要求,要深入了解抗战老战士生活状况,对享受补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依据相应政策及时给予救助;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积极协调辖区内有关医疗卫生和社区服务机构,为抗战老战士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为抗战老战士建立健康档案、跟踪服务;要安排专项经费,为有需求的抗战老战士配发代步轮椅和助听器等。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抗战老战士送温暖、献爱心,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要求给部分抗战老战士的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要在9月份前发放到抗战老战士手中。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