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社区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 九成志愿服务得到满意评价
东方网11月29日消息:1985年12月5日,第40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者日(IVD),亦称“国际义工日”。如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志愿服务正式引入中国已近20年,进入21世纪,志愿服务呈现多途径、多形式、多内容的发展进程,志愿者人数不断上升,志愿者组织活跃在各个领域,志愿行动不断创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志愿服务深入各个社区,直接服务居民,不仅为部分居民提供看得见的服务,更为树立平等友爱、尊老爱幼、邻里和谐的社会风尚起到示范作用。社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
为了解上海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上海市民政局慈善事业志愿服务促进处、复旦大学社会学院联合开展了上海市社区志愿服务现状的调研项目。项目组分别对上海17个区县的222个街道(镇)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了182个街道(镇)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志愿服务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建议和意见;对28个街道(镇),23家志愿服务组织的代表,17位上海市优秀社区志愿者的代表,以及48位公众代表进行了深入访谈,写出了调查报告。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在该项目报告的基础上,利用本中心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个案调查采访,形成了本次报道。
社区服务主推敬老助残环境整治
上海的志愿者服务最大规模的集体亮相,一定是上海世博会的“小白菜”,那180多天的日子,上海年轻的志愿者与上海世博会一起,给上海、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如今,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大型活动时候才出现的偶遇,而是深入到许多家庭,惠及居民。家住半淞园街道的姚立秋老师说,我家的电话已在隔壁第九人民医院“挂了号”,他们的志愿服务使我们老两口很放心。
据调查,目前上海社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主体大致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街道(镇)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公益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企业志愿服务和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总的来说,街道(镇)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是中老年人群,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传统,如社区治安,社区环境卫生,各种敬老助老活动等,其特点是能够解决部分居民的实际困难,且有可持续性。志愿者动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居委会来动员和招募志愿者。
那么,社区开展得最多的具体服务内容有哪些呢?
调查显示,敬老、助残和整治环境是各街道(镇)开展最多的志愿服务活动。进入前10位还有便民服务,社区卫生与健康,交通文明,法律援助,帮困和青少年教育等。(见表1)
其实,在各个社区的常规志愿服务以外,不少街道(镇)也有自己的特色。黄浦区外滩街道组织的苏州河护河队,由退休的居民负责在苏州河边巡逻,维护环境整洁,劝阻往苏州河乱扔垃圾的行为;徐汇区康健街道每两周一次的上师大双周音乐会,由上师大的学生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合作开展;松江区方松街道和东华大学合作,在社区建立科学商店,利用高校学生的专业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例如,室内甲醛含量检测,瓜果农药残留检测等。
九成社区志愿服务得到满意评价
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82个街道(镇)中,注册的志愿者平均数是3528,在各个区中,徐汇区的每个街道的平均注册社区志愿者人数最多,是6965名。各个社区中拥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平均数是71。这些服务队大部分是在街道(镇)居委会引导下成立的,例如助残志愿者队,交通管理志愿者队,平安志愿者队,助老志愿者队,家庭医疗队,助医志愿者队,卫生志愿者队,绿化志愿者队,地铁服务志愿者队,便民服务志愿者队等。
那么,各个街道(镇)对社区的志愿服务感受如何?
总体而言,各街道(镇)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普遍表示比较满意。38%的街道(镇)认为“非常满意”,54%的街道(镇)认为“比较满意”,有7%的街道(镇)认为“一般”,另外还有0.5%的街道(镇)认为“不太满意”,0.5%的街道(镇)认为“非常不满意”(见表2)。
受访者陈阿婆的女儿告诉我们:“我老妈近90岁了。两年前,有社区志愿者来登记老人需要服务的项目。以后,就有志愿者定期来陪老人聊天,是附近的学生;打扫屋子,剪头发。开始我们以为是暂时的,像以往‘学雷锋活动’,一年1、2次。没有想到,他们每周来,偶尔那周不来,还打招呼,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老妈现在到时候就会盼他们。真的很感谢他们。”
受访者朱先生表示:“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很实惠的。比如,各种节日前,平安志愿者在小区里多逛逛,什么自行车、电瓶车被偷的事情就会少点。还有那些教唱歌的志愿者,苦口婆心,蛮叫人感动的。”
受访者郑德抗说,“我的生日就是12月5日。去英国28年了,家中的父母都是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离退休在沪定居后,全靠街道与周边医院的照顾。这令我很感动。我也要带两个在英国出生的儿子参加国内的志愿者服务,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式的亲情、孝心和博爱。”
有时间感兴趣是参与者的前提
社区志愿活动不仅由街道(镇)和居委组织的各种团队,而且还有自下而上成立的公益组织,企业志愿者队伍和青年学生志愿者社团。这些参与者大多是青年学生、白领和专业人士,其组织的志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具有创新性。
那么,受访者基于什么因素参与某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呢?
调查显示:有75%的受访者表示,首先考虑是不是有时间;其次,有31%的受访者表示要考虑这些活动是否合乎自己兴趣;位列第三的是,有18%的受访者表示,要考虑这项活动是否有意义和有新意。
亲友的推荐介绍也是愿意选择参加活动的因素;还有12%的受访者指出要考虑这项志愿活动的主办方的口碑如何,特别是要看组织方有无商业意图。受访者普遍认为志愿活动就是无私、无偿的,自愿的,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行为,并特别看重志愿服务的动机一定要纯,不应该有功利心。此外还有一些受访者提到会考虑身体原因和交通便利因素。(见表3)
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志愿活动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以及是否觉得有意义这两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在18-54岁的中青年受访者中,选择参与合乎自己兴趣活动的人为41%;选择是否有意义的人为25%。而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没有一位提到会考虑这个因素。
从受教育程度的角度来看,对于受过大学教育程度的受访者来说,75%的人会提到考虑是否有兴趣和有意义,而在没有受过大学程度的受访者中,只有25%的人提到。这说明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在选择参与志愿活动是会更看重有兴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社区志愿活动既给部分居民带来帮助,也使得志愿者和社会公众对志愿精神的理解不断加深。调查显示,志愿者和社会公众对志愿精神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的特点是以传统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为核心的志愿精神;第二阶段是以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自助精神为核心的志愿精神,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参与志愿服务可以获得自我提高;第三阶段是以公民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志愿精神,志愿行动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一种渠道。
志愿活动的受助者得到了帮助,志愿者则帮助了别人,成长、快乐了自己。
组织者参与者面向未来话发展
社区志愿服务从无到有,从偶尔的服务到长期的服务,其发展和进步惠及不少居民。但是,现代意义的社区志愿服务毕竟还只有10年左右的历史,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些街道(镇),以及志愿组织在本次调查中,也反映了目前社区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的困难和瓶颈。
本次调查,受访者列出了目前存在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首先是社区志愿活动参与面不广,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少;其次是参与者的积极性不稳定;第三是活动内容单一,有效需求对接不足。第四是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不足,包括招募、引导和计划;第五是组织机制不够健全;第六是缺少具有专业能力的志愿者。另外,动员方式运动化和志愿者缺乏保障机制也在其中。
受访者张女士表示:“尽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很大进步,但是,由于社区的特性,志愿者队伍呈老龄化,知识结构水平和专业能力比较有限。因此,活动内容形式也比较单一,服务领域狭窄,开展的活动有较大的局限性。缺乏有影响力的志愿活动品牌,对中青年群体的吸引力不强。许多街道(镇)希望社区志愿活动内容能更贴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要接地气更要创新发展
从调查反映的问题分析,现有的社区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无论从服务内容还是形式上更多体现的是上级管理部门对社区志愿者活动的期望。这样的管理机制对于社区志愿活动的开展推进快速,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目前街道(镇)和居委会的社会动员能力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而对社区中的中青年群体则比较弱。所以由居委会组织的社区志愿者活动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街道(镇)和居委会的工作重点则成为主要的志愿服务的领域,例如社区环境,助老帮困,便民服务等,而其他社区需求的志愿活动的开展空间就比较小;大部分的社区志愿者组织都是在街道(镇)和居委会的要求和引导下成立的,居民自发成立的志愿者组织相对比较少。
因此,目前需要解决的是打通社区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区的需要,引入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开展,提升社区志愿服务的质量。社会组织对志愿者岗位的开发、志愿者招募、管理和培训上比较专业,特别是能促进志愿服务的多元化。政府可以通过简化志愿者协会注册的手续,方便志愿者组织协会的成立。政府还可以通过一些资金和技术扶持的方法,鼓励公民自发地成立志愿者协会。
其次,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社区志愿服务者数据库和网站的功能开发,在社区志愿者网站上完善志愿者的登记记录,特别是包含了志愿者的技能信息;拓展网站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发布志愿活动信息;定期组织志愿者的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促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
第三,加强志愿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包括对志愿服务的前期需求评估,志愿者的职责和任务设计,志愿者招募、挑选和匹配,志愿者教育和培训,志愿者日常管理和指导,志愿者激励,以及志愿项目的绩效和影响评估。
第四,开发优秀的志愿者服务品牌化和项目化发展:一个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能吸引一批稳定的志愿者群体,能为社区提供实在的服务,还能促进志愿服务更正规化的发展。
社区志愿服务的提升,不仅仅是帮助了应该帮助的人,也是社区治理,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