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多科协作手术解患者15年腹泻之困

16.09.2014  21:08

  日前,被慢性腹泻反复折磨15年的施先生,经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外科专家的联合诊治后,确诊身患罕见胰腺血管活性肠腺肽瘤(简称为“胰腺VIP瘤”)。手术后,患者终于摆脱了长期腹泻的窘境,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15年来,52岁的施先生到处求医,均被诊断为慢性肠炎,但对症治疗却总是无效,腹泻症状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缓解,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来附属六院前,施先生每天大便少则3-4次,多则6-8次,且伴有阵发性腹痛,辗转沪上多家医院,做了B超、CT、MRI、ECT、PET-CT在内的大量检查,也曾用抗生素、蒙脱石散甚至服用了大半年的中药进行治疗,但却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缓解腹泻,即使能暂时控制住病情,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差强人意,精神状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一直萎靡不振。

  据介绍,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肠道慢性感染、非感染性炎症、肿瘤及小肠吸收不良等,还有一些罕见疾病也以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如施先生所患的胰腺VIP瘤。

  为了彻底查清楚原因,施先生找到了附属六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袁周。既往的检查提示患者有过脊柱结核病史、肺结核病史、左侧头颅外伤后蛛网膜囊肿形成、胰尾部小结节等多种疾病,这些病史是否与慢性腹泻有关?究竟谁才是导致长期腹泻的罪魁祸首?袁周建议施先生入院作进一步的检查。

  凭着多年的行医经验和严谨的诊疗思路,袁周发现患者胰尾部有一直径约10mm的小结节,可能与腹泻关系密切,结合患者本身的明显症状,高度怀疑为罕见的胰腺VIP瘤。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转诊到内分泌代谢科进一步诊疗。在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韩峻峰完善了胃镜、甲状腺检查、甲状旁腺检查、垂体MRI、OGTT延长试验、饥饿试验、高钙抑制试验等相关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韩峻峰认同了袁周的判断,考虑血管活性肠肽瘤可能,并认为患者手术指证明确,建议转入外科继续治疗。

  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袁周在全麻下经腹腔镜探查后为施先生行胰腺尾部切除术。经过外二病区医生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术后3周施先生出院。手术之后2月,施先生再次来到袁主任专家门诊复诊时,整个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他说:“手术之后终于不拉肚子,也不再隐隐作痛,整个人腰板都挺直了,袁医生真是我的救命恩人”。

  据袁周介绍,胰腺VIP瘤的发病率为0.2-1/100万,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4%,平均发病年龄为46-56岁,可发生于胰腺各个部位,其中胰体尾部占80%;胰腺VIP瘤最突出的临床特点是胰岛D1细胞分泌的大量因VIP引起的顽固性、周期性发作的水样腹泻,并伴有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胰腺VIP瘤50%-75%为恶性,可能伴有肝转移,因此发现后应积极治疗,才能有较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