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委领导谈“十三五”上海商务如何“看高一线”:创新发展打造贸易制度环境新高地
“十三五”期间,上海已经明确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各项经济指标已经处于全国领先的“高位运行”态势之下,上海的商务工作如何更“看高一线”?市商务委党组又将如何把好方向、建好机制、管好队伍、担起责任,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寻找新优势、形成新突破,从而进一步推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助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记者日前专访了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尚玉英。
把创新摆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核心位置
记者:“贸易和投资应继续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助于创造就业、鼓励创新、增进福利并促进包容性增长”,这是最近在沪落下帷幕的G20贸易部长会议所发表的G20史上首份贸易部长声明中的关键语句,与本市“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十三五”规划形成了最好的呼应。我们也知道市商务委党组最近一直在深深思考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是否能请您谈谈体会?
尚玉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上海“十三五”期间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放了秤砣、定了准星。我们必须深入领会,才能让规划蓝图照进现实。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创新发展,打造贸易制度环境新高地。要进一步深化推进自贸试验区系统集成创新,进一步与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加快建设开放度更高、便利化更优的自贸试验区;以建立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为核心,推动投资便利化和扩大市场准入为重点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建设,完善扩大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范围,推进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
本市各项商务工作还要服务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要有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营造更加适于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便利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用好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国家级创新交流平台,构建辐射全球的技术贸易网络;发挥外资研发溢出效应,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转型升级为全球性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支持本土跨国企业加快布局全球创新网络,鼓励支持企业通过收购拥有国际先进核心技术的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协同创新。
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本市各项商务工作就要顺应投资和贸易深度融合的趋势,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发展,从而激发贸易增长的新动能。我们要坚持把吸引外资作为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有效途径。优化外商投资政策,发挥外资企业对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医疗、育幼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拓展贸易、结算等功能,向亚太总部、事业部全球总部升级;深化上海自贸区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重点引进高技术、具有研发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坚持把对外投资作为主动布局全球价值链的关键举措。着力构筑“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推动各类主体以自贸区为“桥头堡”,加快全球产业布局步伐,聚焦“一带一路”、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
自贸区将探索“互联网+流通”计划
记者: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开放又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请您再谈谈“五大发展理念”当中,市商务委是如何理解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理念的?
尚玉英:坚持绿色发展,我们具体落实在着力创造消费新供给。我们要围绕“十三五”期间上海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目标,推进消费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服务消费、品质消费、时尚消费等新消费领域发展;打造高端消费地标,支持存量商业设施转型调整、有机更新,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世界级商圈和商业街,建设一批会商旅文体联动发展示范平台与示范项目,建设品牌消费集聚区,引导培育国际时尚消费热点;增加优质消费供给,突出丰富市场层次和提升消费能级,构筑以传播品牌文化、创新品牌营销、促进品牌消费为一体的促消费平台,实施“上海优礼”计划,增加优质进口商品直销渠道,实现在上海“买全国、买全球”;扩大服务消费供给,加快实施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工程,在全市创建一批“绿色餐厅”,加快推进早餐工程和标准化菜市场新建改建。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我们要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力争成为支撑国家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枢纽城市,不断拓展全球贸易新空间。我们要全方位参与国家自由贸易区等各种区域贸易安排合作,构筑“一带一路”贸易投资网络,加快与沿线国家部门和重要经贸节点城市等建立经贸合作伙伴关系。鼓励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利用互办展会、合作建立营销网络、仓储物流基地、分拨中心等,发掘“一带一路”贸易增长点;同时,也要做好对内开放,发挥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贸易服务辐射功能。协调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贸易分工,推动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在长江经济带合理布局,建设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服务全国的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平台。深化长江经济带大通关协作机制,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途径和方式,将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放大到长江经济带。
围绕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我们则要聚焦“十三五”基本形成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建设面向国际、服务全国的大市场,不断提升市场辐射的新能级。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推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保税交易和非保税交易、一般贸易和转口贸易联动发展,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支持市场功能向集成交易、物流、金融、数据等服务拓展,聚焦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医药、汽车、数据服务和专业服务等领域,建成一批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千亿、万亿级交易市场(平台);健全立体化网络式流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商圈、社区等流通网络和节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联接国内外的现代物流大通道,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平台型物流等高端物流服务功能,深化以托盘和物流包装及其循环共用为重点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形成东西联动、辐射内外、层级合理、有机衔接的物流业空间新格局;建立农产品市场公益性实现机制。健全农产品产销衔接体系,完善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市场应急调控和储备机制,构建布局合理、流转顺畅、安全高效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
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业务,把好用人关
记者: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起步之年,市商务委党组在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商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抓最大政绩”与“抓第一要务”的有机统一也有不少好的经验,请问这对于上海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尚玉英:自市商务委成立以来,特别是近4年,市商务委党组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业务,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十二五”及每年的重大目标任务,实行党组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结合中心工作、目标任务,确定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党建工作为轴,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并结合商务实际,建立了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三服务”工作机制,委党组率先垂范,各党支部主动跟进,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共梳理问题清单3批592项,解决503项,以“问题清单”和“销号”解决制度倒逼全委上下抓落实、抓推进。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十二五”商务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我们还深深意识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靠干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委党组牢牢把好识人、选人、用人关口。把握识人察人规律,创新识人察人方法,在谈心交流中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和精神境界,在实践锻炼中考察党员干部的能力潜力和作风作为,把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干部识别出来、培养出来。再从中择优,严格按照选人用人规范程序,牢牢把握动议、民主推荐、考察等关键环节,选拔任用政治坚定、视野开阔、改革创新、实绩突出、廉洁公正的干部,并严格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确保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有奔头、有舞台,为商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组织队伍保障。目前,市商务委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干部队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干部有125人,占比60%,比2011年底提高了15%;具有经济相关专业背景的干部87人,占比42%,比2011年底提高了10%。优良的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战斗力,提高了干部队伍对商务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