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女科学家寻访苏浙沪村落 为蝴蝶瓦整理“家谱图”[图]

31.01.2016  16:38

 

图说:冯国鄞展示她寻觅来的蝴蝶瓦。 

一片瓦,刻有别致的蝴蝶图案,会藏着怎样的故事?一扇窗,不用玻璃也不是纸糊的,那是什么材料?矮闼门、竹枪篱,这些旧日伙伴你可还记得?一位和基因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上海女科学家,退休后却爱上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基因”,并打算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劲头,守住这些容易被遗忘的“基因”。    

她叫冯国鄞。退休前,从事生命科学与遗传疾病的研究,曾任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副院长、实验室总管、主任技师,作为主要参与者,建立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精神疾病样品库,收集了众多的单基因病遗传家系。退休后,她走访苏浙沪360多个乡镇、村落、老街,捡回蝴蝶瓦1000多块,共和瓦100多块,图案瓦70多块,姓名瓦30多块,还有瓦当和滴水300多块。冯老师的家已俨然一家小型“瓦片博物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前不久闻讯想要报道她的故事。 

图说:冯国鄞展示她寻觅来的蝴蝶瓦。 

与瓦结缘

冯国鄞的家在徐汇区一幢普通住宅楼的底楼,不大的院子里摞满了统一型号的中转箱,箱子里都是她寻来的宝贝——蝴蝶瓦、共和瓦、图案瓦、姓名瓦……还有一扇当地人送的明瓦窗。这缘分,要从童年追溯起。“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书法,老房子里有专门用来练字的金砖。退休后欲重拾笔墨,特别想再觅一块这样的金砖。”冯国鄞找金砖找到了嘉善干窑镇,好不容易烧了一块。烧制金砖颇费工夫,干窑镇去得多了,她在镇上发现了一家专做明瓦窗的人家。“明瓦其实不是瓦,而是一种半透明的装饰材料,比如用蛎、蚌等的壳磨成的薄片,嵌于窗户或天蓬上以取光,作用与后来的玻璃相同。”    

故事从明瓦窗开始,却没有在此止步。明瓦窗、蝴蝶瓦、共和瓦、姓名瓦、瓦当、河埠、缆船石和出水口、矮闼门、插花石……退休后的冯国鄞成了一位特殊的旅人,在苏浙沪的古镇和老街上,她的身影常出现在那些即将告别历史舞台的旧宅甚至废墟前。几万张照片,几万字追根溯源的资料考究,冯国鄞悄悄写了一本书,书名暂定为《江南水乡民居构件遗存之美》,“就是不晓得有没有出版社愿意干这不赚钱的活了”。 

图说:冯国鄞收集的五花八门的砖。 

为瓦寻根

冯老师的“瓦片博物馆”里,最多的是蝴蝶瓦。她告诉记者,蝴蝶瓦不是为了美观,它是清末至解放初期产自浙江嘉善,背面印有蝴蝶图案、享誉江南的优质小青瓦,密度高、分量重、不易碎,因此用它铺设的屋面不易破损漏水。“为示区别,每张瓦的背面都印有一个‘天’字和一只蝴蝶组合而成的图案,寓意‘天下无敌’。当年,穷人家是用不起这种瓦的,谁家屋面能铺设蝴蝶瓦,那可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冯老师向记者展示她的1000多块蝴蝶瓦,妙就妙在变化多端的蝴蝶造型上,有的像盛开的鲜花,有的设计成寓意福禄的葫芦,有的追求极简。除了瓦片,她还收集了五花八门的砖,砖上也刻着各种图案和文字,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块还印有“新民”字样。    

这几天,冯国鄞正忙着为蝴蝶瓦整理家族谱系图。“我的第一个花甲之年,与生命科学里的基因打交道。我的下一个花甲之年,只为守住民族的‘记忆基因’。我目前收集到的这些建筑构件,没有DNA遗传物质,但也需要我们帮助建立家谱图。”采访尾声,她再次拜托记者,请读者朋友们帮忙为这些“宝贝”物色展馆。    

来源:《新民晚报》 2016.01.28    

原文: 上海女科学家寻访苏浙沪村落 为蝴蝶瓦整理“家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