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家眼中的上海:灯光广告太让人震惊
原标题: 外国作家眼中的上海什么样
东方网9月20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那些大的灯光广告太让人震惊。地铁里面也是,车厢暗下来,飞驰而过的也是流动广告,但这些并不是我很喜欢的地方。”2015“上海写作计划”第2场交流会昨天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法国作家奥利维埃·罗兰的一席话令在场人士陷入深思。
一年一度的“上海写作计划”今年已经进行至第9个年头,来自法国、保加利亚、英国、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土耳其等地的11位作家,作为今年新一批驻市作家,参加多项文学活动、拜访上海作家家庭、与大学生交流,体验并参与发展中的上海,当一回“阿拉上海人”。
今年,“上海写作计划”的主题是“城市之光”,这个主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卓别林的一部同名电影,讲述的是一位盲人少女在城市里的遭遇,她看不见光,但城市中人的善意与爱就是她的光芒。
昨天参加交流会的3位外国作家———法国人奥利维埃·罗兰、以色列女作家尤迪特·卡兹迩、澳大利亚作家亚当·纳斯特,在上海生活了半个多月后,各自撰写了一篇《城市之光》的同题作文。
撰写有《纸老虎》等代表作的罗兰,文章虽然不长,却让他思索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从上海的深夜时分写到了晨曦将至。深情地朗诵了自己的文章后,罗兰感慨:“一座真正有生命的城市,其标志便是白昼的喧哗和夜晚的灯光,好比黑夜慢慢将声过滤提纯为光。”
他的文章提到了其当年在黎巴嫩驻军时,贝鲁特正在交战时两个城区的情境,这与上海现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一些正在拆迁的老城区有几分相似,“我其实更怀念过往的生活,大家生活在同一个里弄里,有晾晒的衣服,还可以一起聊聊天、说说笑,这是我梦想的。”
罗兰说,现在的上海确实是非常现代化的大都市,“大的灯光广告确实让人很震惊。这些和上海的民众关系不大,商业化程度很高,但少了一些文化的气息。”
罗兰的感想引起了上海作家陈丹燕的共鸣,她表示,何为城市之光,具体来看可能是霓虹灯,抽象的可能是对城市的保护,“除了真正的灯光,抽水马桶、下水系统也是城市基本运行的保障,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城市之光。当然还有文化,很多人都说上海是魔都,上海的发展速度确实有很多魔力,但在保护传统和文化传承方面,我们还需要努力。罗兰他们有这样的感想,说明他们真的在观察上海了,正在深刻感受上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