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可代替药房”?为此,上海农科院提出了一个新学科方向

08.11.2016  19:37

 

目前,上海市农科院正在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创建大健康新学科,促进农业向功能化、健康化升级。

南瓜可制成片剂,让人们像吃钙片那样方便,作为每日的食疗保健点心;一只小小的桔子,可以开发出20多种吃法,每一种吃法都有健康讲究……昨天,2016上海药食同源与农业创新国际研讨会在崇明长兴岛举行,来自中外相关学科专家从理论和技术角度对“药食同源”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这场研讨会上,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农科院,更是在率先提出了“药食同源与农业创新”的概念,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链”向“健康产业链”转变。为此,该院正在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创建大健康新学科,促进农业向功能化、健康化升级。

2000亿元的市场份额

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提出了要用‘厨房代替药房’、‘食物代替药物’的思想。”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介绍说,当前,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健康产业正快速发展,美国保健食品年销售额约80亿美元,日本年销售额约35亿美元,而我国从古代神农百草典故开始,药食同源的理念就深入人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份额近2000亿元。他认为,“药食同源”农业的创新发展,将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提质增效提供新方向。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会场外的一排桌子上,展示了十几种蔬菜、食用菌、水果等,据说都是农科专家刚从田里采摘上来的,都算得上“药食同源”的产品。比如蔬菜,有救心菜、芝麻菜、百里香、番杏、冰草、小南瓜等。食用菌类,则有杏鲍菇、猴头菇、香菇、鸡腿菇、双孢菇、灵芝、桑黄等。而水果,主要展现了长兴岛眼下的时令特产柑橘。

瓜果蔬菜的“神奇功效

这些瓜果蔬菜,分别有什么药用价值?现场的农科专家为记者进行了一一讲解。

比如冰草,又被人们称为冰菜,前几年开始出现了酒店餐桌上,现在申城不少菜场里已经可以买到。这种菜环境承受力很强,富含氨基酸、抗酸化物质等机能性较高的物质,凝聚了卷心菜、白菜、莴苣等的特性之一,是高营养价值的蔬菜。目前,冰草的主要吃法是生吃、凉拌。

而南瓜的保健价值,已为普通市民所熟悉。而专家进一步介绍说,它所含钴位居五谷杂粮和蔬菜之首,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营养南瓜的钴,能够增加体内胰岛素的释放,促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正常化。因此,农科院的科研人员接下来不仅要选育更多更优的南瓜品种,还将在南瓜深加工上做一番努力,比如将其开发成南瓜粉、南瓜片剂等,方便人们食用。

许多食用菌品种更是“药食同源”的代表。比如双胞蘑菇,其中所含酪氨酶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多糖的醌类化合物与巯基结合,可抑制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在医学上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又如猴头菇,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可以治疗神经衰弱、胃炎等,提高人体免疫力。目前,市农科院的食用菌所深加工技术团队已对猴头菇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具有了猴头菇多糖半仿生提取技术、猴头菇多糖脱色提取技术、猴头菇细胞壁多糖制备技术等三项专利,开发出了保护胃黏膜的胶囊、调节免疫力的胶囊和功能性饮料等。

研讨会选址在长兴岛郊野公园里,这里的一家桔餐厅更是开发出了柑橘的20多种吃法。比如橘皮粥,不仅芳香可口,而且开胃,对胸腹胀满或咳嗽痰多的人,能够起到饮食治疗的作用。果皮内部的经络,加生姜水煎,加适量红糖服用,对受寒胃痛者有一定疗效。连皮鲜橘加红枣,隔水炖一小时后连橘皮服用,可治肺气肿。

农业创新可以做些什么?

据了解,在“药食同源”的农业创新方面,市农科院的园艺所、食用菌所、生物所均已拥有一定产业基础,其中园艺所已搜集了200多个功能类蔬菜,食用菌所则研发了20多种深加工产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示桌上一朵朵灵芝十分抢眼,但其旁边一种黄黑色的块状菌更是令人好奇。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的专家介绍说,这种菌的名字叫桑黄,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是一种珍稀的医用真菌,《神农本草经》中甚至夸赞它“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在我国民间被用来治疗肝硬化、肝腹水等病症,在日本桑黄作为利尿剂使用,可治疗偏瘫一类中风和腹痛。

如今,上海市农科院经过10多年的研究,已选育出能人工栽培的优良桑黄菌株,获得了桑黄栽培技术专利、桑黄黄酮规模化制备技术和桑黄液体固体发酵三项专利。通过这些专利的技术支持,该院的食用菌所还开发了桑黄超微粉、桑黄虫草养生茶、桑黄精华胶囊等产品,具有多种疗效。

接下来,科研人员如何在“药食同源”方面发力?据透露,上海市农科院将主要在农业资源的品种创制、栽培种植、精深加工、食药用价值开发以及休闲观光、品牌价值挖掘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其中,在品种方面,可以进一步筛选具有药用价值的蔬菜、瓜果等;在栽培方面,主要研究怎么在种植技术上更好地“保护”、“凸显”药用特质;在深加工方面,则主要进行衍生产品的研制、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