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保委:“盲测”实木家具以次充好的情况多

28.10.2016  08:35

  一些花大价钱购买实木家具的消费者可能心里会犯嘀咕:“我买的实木家具真的货真价实么?

  昨天,市消保委通报了2016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情况。此次调查检测的家具是向社会公开征集的部分近年来在本市购买的实木家具,属于“盲测”,与以往监管部门前往企业或商场检测得到的结果相比合格率偏低,存在着“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标识名称不规范”等问题。

  28件材质与标称不一致

  调查发现,商家不规范经营现象普遍,主要存在主题不清、约定不明和不开发票等问题

  此次社会调查于7月启动报名,共收到百余位消费者的报名申请。结果对消费者基本信息、家具购买凭证等报名材料的初步筛选,共征集到55位消费者提供的59件实木家具样品,其中56件购自实体商场,3件购自网络或电视销售平台,涉及17家商场,47家企业。经过初步查验,判定18件样品的材质与标称一致;针对目测无法得出结果、需要进一步检测的41件家具产品,由检测人员现场封样,送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进行材质检测。

  经过检测机构对41件实木家具样品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13件样品的材质与标称一致,加上那个18件未被送检的样品,共计有31件样品检测材质与标称一致,28件样品检测材质与标称不一致,不合格率达47%。全部47家企业中,27家企业的产品没有问题,仅占57%。这一问题比此前调查部门预想的要更为严重。

  此次社会调查发现,目前本市实木家具行业中,商家不规范经营现象普遍,主要存在主题不清、约定不明和不开发票等问题。部分商家实体店店招与实际经营企业不相符,调查中消费者提供的家具订单、发票上的经营者信息与实际经销企业一致的仅占43%。且多数商家订货单不够规范,商品材质标识部分存在虚标、乱标甚至不标的情况。商家规范标注商品基材、辅材的比例仅为53%。此外,商家不提供发票的情况比较普遍,仅27%的消费者标识商家开具发票,而在开具发票的商家中,能够在发票上注明家具材质信息的比例为0。

  存在以假充真、生造木种等

  9家家具厂商的11件样品存在以低价木材冒充高价木材情况,15件样品材质标识未使用国家规范名称

  检测发现,有2件送检家具样品存在以人造板冒充实木的情况。例如,消费者黄先生称其于2016年6月在杨浦区臻之唐家具商行购买了床、写字台、餐桌等家具,总价6500元,订货单上称材质为松木(市场参考价为3000元/立方)。经过对写字台的抽样检测,其抽斗底板系胶合板,与标识不同。

  以次充好的案例则更多,检测中涉及9家家具厂商的11件样品存在以低价木材冒充高价木材的情况。例如,消费者林先生称其今年6月在上海悟博商贸有限公司一分公司位于广中路的经营部购买了桌子、衣柜、床等4件家具,总价为47000元,订货单上显示材质为酸枝(微凹黄檀,市场参考价10万元/吨)。经过对八仙桌的抽样检测,发现其抽斗底板后端实为刺猬紫檀(市场参考价8000元/吨)。

  消费者祝女士称其于今年4月在上海福馨家具经营部购买了总价74600元的2套家具,订货单分别标称材质为非洲酸枝木和榆木。经对两套家具的床边柜的检测,其抽斗底板和旁板分别为可乐豆木和泡桐。后经了解,两套家具均为商户从浙江东阳采购,具体生产厂家不详。非洲酸枝木无此木种名称,市场参考价榆木4000元/立方,可乐豆木8000元/立方,泡桐1500元/立方。

  此外,15件样品的材质标识未使用国家规范名称,不符合相关规定。如消费者鲁先生称其购买了一套实木家具,其木床材质标称为胡桃木,但国家木材名称中并没有胡桃木;消费者童先生称其购买的实木大橱标称材质为金丝玫瑰木,实际也没有这一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