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印迹]老校长黎照寰[图]
[编者按] 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岁华诞。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的历史印迹。值此欣逢校庆之际,特推出“120周年,交大曾经走过”“交大印迹”专栏,彰往考来,发扬踔厉,崇树风徽。
黎照寰
1934年,著名教育家、上海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赴欧美各国考察教育时,一些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美国人士问他:“中国的工业大学以哪所最好?主持这所大学的人是抱着一种什么决心?”
刘湛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你们美国有MIT,我们有交通大学。你们办教育的人,是希望以后能够转入政界;我们这位交通大学的校长是有官不做,辞去了铁道部次长,而来专心办学,希望他的学生能做中国的实业改革家。”
美国人听后钦佩不已,急切探听这位舍弃仕途、专志办学的大学校长。刘湛恩告诉他们:这位校长便是黎照寰。
黎照寰少年时代就读于广州府中学堂和两广游学馆预备科。1907年赴美国留学,起先攻读理学,后转学经济,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理学士、纽约大学商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硕士等四个学位,可谓文理兼通,学识渊博。留学期间,黎照寰结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活动,一度充任孙中山秘书。1919年至1924年,黎照寰曾先后担任香港工商银行行长、广东航政局局长、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等职。1925年任中国公学教授。1927年任交通部铁道处长、财政部参事。1928年任铁道部参事、常务次长。1929年6月兼任交通大学副校长,次年10月辞却铁道部常务次长,专任交通大学校长职务,从此由仕途转入文化教育领域,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直到1942年汪伪政权接管交大时离职,主持交大长达13年之久。任职期间,他兢兢业业,身体力行,对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植作出了重大贡献。到抗战前夕,黎照寰领导的交通大学迅速成为一所理工管结合的国内外知名大学,被广大校友称为建国前交通大学“黄金时期”。他坚持自由教育原则,主张教育独立,反对划一的模式化教育,力主学术自由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对交大黄金时期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934年12月,教育部派员到各国立大学视察。在交通大学,视察官员对交大自以为是的院系建制及名称震惊不已:所属的五个学院中竟然找不出一个“合法”学院。早在1929年,教育部即颁文明定大学设置学院的办法,应分文、理、工、商、农、医、法、师范八大学院,严令各大学遵照执行。而黎照寰主持下的交大一直对此“置若罔闻”,应将包涵数理化三系的学院称理学院,却称科学学院,而且该院恰恰是建立在教育部颁文后的次年即1930年;机械、电机、土木应属工学院内的学系,在交大却升格为三大学院;管理学院更在八大学院之外,当属交大一家,全国绝无仅有。
这种“背经离道”的做法令教育部大为光火,当即令校长黎照寰将所有学院与法定院名“对号入座”,一律统统改换,科学学院改为理学院,管理学院改称商学院,土木、电机、机械三学院降格为系,合称工学院。
行文到校,黎照寰将其束之高阁,片文不复,仍维持原状。教育部既非交大的主管机关,又非经费供给单位;既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令统一学院,又不能以“断饷”逼其就范,实在是拿交大没有办法。但是如果让交大继续“逍遥法外”,他校若群起效尤,教育行政哪能做到有令必行呢!教育部只得在次年10月要求铁道部督导自己的属下,而黎照寰却并不给教育部一点面子,一个学院的名称都没有动。
黎照寰为何敢于对上级部门说“不”,执意不同意更改学院设置,哪怕只是将学院名称作形式上的改换呢?其实,在黎照寰看来,改名看似小事一桩,实质关系到立校根本和教育原则,关系到院系设置的内在结构,以及建校以来积累的成功经验。黎照寰认为,教育行政部门要给各大学少加约束,多给自由。固定不变的学校制度与组织规程,将使整个教育无伸缩的可能。他还认为,按照培养目标的不同,大学可以分为机构、一般和特殊三类。机构性大学是培养学生专志研究良知与真理,文科类大学多属此类;一般性大学的组织及内容可以各不相同,而目的均在为国家社会训练人才,法科、商科等类大学当属此类;特殊性大学因国家特别需要或环境而特设,负有特殊使命。
1933年工业及铁道展览会时黎照寰(前排右四)与来宾合影
至于管理学院,黎照寰坚决认为绝不应更改为商学院。两者在范围、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商学院应对商业而设,管理学院则适用于各种实业组织;在学科目的上,商学是从私人立场出发,研究市场竞争的学科,管理学则从社会立场研究人、物、财三者之间的科学原理,以增加效率,节省费用。商学院的课程以贸易为主,管理学科则以组织效能、人事管理、业务统制等为主。另外,交大管理学院专为铁道部培养专用管理人才,非一般商业人才可以比拟。假使改名为商学院,而内部学科内容不变,只会名实不符,贻笑大方。
1933年黎照寰为《陇海铁路交通大学同学会会刊》题词:宣扬校誉
从1934年开始的院系设置及名实之争,一直持续到1937年8月交通大学改隶教育部后方告结束。失去铁道部支持的黎照寰已无力也无法再对抗教育部,只得将机械、电机、土木三个工程学院降格为系,合组工学院;科学学院改称理学院。不过,管理学院实在与商学院性质相去很远,仍然保持原名,维持其独立性。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场名实之争实际反映了黎照寰自由的办学思想以及教育独立的原则。
作者:晏高钰辑自《三个世纪的跨越》(盛懿、孙萍、欧七斤编著)
单位: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