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弦琴家汪铎讲述古琴之道
15.06.2016 06:08
本文来源: 同济大学
日前,由同济大学闻学堂与和稻古琴联合举办的“传统丝弦琴讲座”在闻学堂举行,主讲人汪铎先生为师生分享了琴道和传统丝弦琴的传习。
讲座伊始,汪铎从古琴的起源传说“伏羲造琴”展开,兼论丝弦历史之悠久,以证丝弦琴之传统。又从河图洛书与龟背纹路的象形与象征角度,以龟背十三块与古琴十三徽的象征性联系为例,讲述了千百年来文人们所赋予古琴的独特内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混一性”,以其不同领域内的文化内涵均可以同一套哲学理念进行阐释。他以琴音的虚实之辨为核心,告知琴音中实音与虚音应当有机地结合,演奏中似有若无,甚至听不见的音,才真正承载了古琴作为载道之器的修养之用。同时以”虚“字作展开,联想庄子“心斋”之说与老子“大音希声”之论,以其哲学的角度为观众展现了古琴不一样的魅力。他还以其“琴声载道,琴声养性”之论提出“琴音是为自己而拂,不为他人”的观点。他说,抚琴时要感受其若有若无、及听不见的虚音所蕴含的气韵,而非当代人们所追求的实音,只有这样才能滋养自我,修身养性。汪铎现场操琴一首经典曲目《平沙落雁》,曲风温柔敦厚,琴音滋心养性。在谈及钢弦琴与丝弦琴之不同,他说,前者的演奏更类西乐,为宣泄;后者则为中华传统,是内敛。汪老弹奏丝弦琴有其独特方法,右手不以手指发力,以手臂后移带动手指,方得丝弦清音,颇有大道渺渺之意。
讲座最后,汪铎回应了来自几位听众友人的感想与问题,他们虽不抚琴,却在讲座中以国学、人类学感通琴理,自觉大有所获。经过此次讲座,汪老先生从一个异于寻常的角度展现了古琴的魅力,极大地开拓了听众的眼界!
本文来源: 同济大学
15.06.2016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