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积极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24.01.2017  03:02

  2016年,本市围绕科创中心建设中“人才”这一关键性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大胆制度创新,不仅破除学历和资历限制,畅通优秀人才职称申报通道,还改革论文评审方式,并建立完善海外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努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好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预计一季度,本市将出台新政,针对职称外语、计算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加强和完善。

   破除学历和资历限制,畅通优秀人才职称申报通道

  上海协力卷簧公司陈建礼,从研发手表弹簧起步,创新开展空间站太空对接卷簧项目研发达到国际水平,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2016年职称申报中,以大专学历取得高级工程师(教授级)的任职资格。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张海洋,虽然2014年才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但近2年致力于蚀刻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突出业绩,两年内获发明专利百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2015年获上海市先进技术带头人,2016年获国家战略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突破资历限制参评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以往在职称申报中,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受制学历、资历不够,无法晋升高级职称。2016年,本市出台《关于完善本市科技创新领域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的实施细则》(沪人社专发〔2016〕2号),为原本受制于学历资历门槛的优秀人才,敞开大门,建立“绿色通道”,只要业绩优秀,就可以申报高级职称。

  坚持分类评价原则,改革论文写作评审方式

  2016年约有20%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交技术总结、工作案例等代替“论文”作为申报评审资料。

  “论文”是职称评审的基本要求,对于强化学术规范,加强经验总结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职称评审中,确有唯论文的倾向。尤其在部分应用开发领域中,基层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一直在“学术性”和“应用性”之间两难。2016年,针对这一现象,本市按照分类评价的原则,不再硬性规定工业应用开发领域的人员发表学术论文,转而将项目技术总结、典型工作案例等形式一并纳入理论水平评价的范围,有效破解了这一评审难题,也坚定了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埋头专研技术,培养工匠精神的信心与决心。

   海外业绩一视同仁,建立完善海外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

  明博医药上海有限公司马明在日本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在日本一家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工作多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回国后主持了多项国家星火计划、上海市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火炬计划、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项目。由于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2016年按照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直通车”,顺利申报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在评审过程中其业绩水平贡献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

  在2016年的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中,有4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直接晋升正高,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上海一直下大力气引进海外优秀高层次人才,加快建设“国际人才高地”。职称问题成为海外人才回到祖国后所面临的一项现实问题。市人社部门针对这一切身利益关切,主动作为,大胆改革,出台新政规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可比照国内同类人员,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业绩特别突出的还可申报正高级职称;其在海外的专业工作经历、学术科研业绩、科技创新贡献等可作为参评依据。

   新政蓄势待发,2017年将更多改革举措

  2017年开局,中办、国办下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对这项涉及550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的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上海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与安排。预计一季度,本市将出台新政,针对职称外语、计算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加强和完善,在改革中,上海将按照“干什么评什么”的分类评价原则,进一步畅通各个层次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保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专业技术人才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术工作中去,获得更科学的评价和肯定。

  2016年,本市围绕科创中心建设中“人才”这一关键性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大胆制度创新,不仅破除学历和资历限制,畅通优秀人才职称申报通道,还改革论文评审方式,并建立完善海外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努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好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预计一季度,本市将出台新政,针对职称外语、计算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加强和完善。   破除学历和资历限制,畅通优秀人才职称申报通道   上海协力卷簧公司陈建礼,从研发手表弹簧起步,创新开展空间站太空对接卷簧项目研发达到国际水平,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2016年职称申报中,以大专学历取得高级工程师(教授级)的任职资格。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张海洋,虽然2014年才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但近2年致力于蚀刻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突出业绩,两年内获发明专利百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2015年获上海市先进技术带头人,2016年获国家战略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突破资历限制参评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以往在职称申报中,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受制学历、资历不够,无法晋升高级职称。2016年,本市出台《关于完善本市科技创新领域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的实施细则》(沪人社专发〔2016〕2号),为原本受制于学历资历门槛的优秀人才,敞开大门,建立“绿色通道”,只要业绩优秀,就可以申报高级职称。   坚持分类评价原则,改革论文写作评审方式   2016年约有20%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交技术总结、工作案例等代替“论文”作为申报评审资料。   “论文”是职称评审的基本要求,对于强化学术规范,加强经验总结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职称评审中,确有唯论文的倾向。尤其在部分应用开发领域中,基层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一直在“学术性”和“应用性”之间两难。2016年,针对这一现象,本市按照分类评价的原则,不再硬性规定工业应用开发领域的人员发表学术论文,转而将项目技术总结、典型工作案例等形式一并纳入理论水平评价的范围,有效破解了这一评审难题,也坚定了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埋头专研技术,培养工匠精神的信心与决心。   海外业绩一视同仁,建立完善海外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   明博医药上海有限公司马明在日本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在日本一家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工作多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回国后主持了多项国家星火计划、上海市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火炬计划、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项目。由于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2016年按照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直通车”,顺利申报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在评审过程中其业绩水平贡献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   在2016年的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中,有4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直接晋升正高,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上海一直下大力气引进海外优秀高层次人才,加快建设“国际人才高地”。职称问题成为海外人才回到祖国后所面临的一项现实问题。市人社部门针对这一切身利益关切,主动作为,大胆改革,出台新政规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可比照国内同类人员,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业绩特别突出的还可申报正高级职称;其在海外的专业工作经历、学术科研业绩、科技创新贡献等可作为参评依据。   新政蓄势待发,2017年将更多改革举措   2017年开局,中办、国办下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对这项涉及550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的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上海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与安排。预计一季度,本市将出台新政,针对职称外语、计算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加强和完善,在改革中,上海将按照“干什么评什么”的分类评价原则,进一步畅通各个层次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保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专业技术人才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术工作中去,获得更科学的评价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