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来我校调研并座谈

14.05.2015  20:25

5月12日下午,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来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来到我校,听取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对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建议。韩正察看了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微电子工艺实验室,参观了我校文理医工领域科研成果展,听取了我校领导班子的工作汇报,并与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座谈交流。

“高校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主体、重要力量。”韩正说,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不仅需要理性深入的思考,更需要一整套具有强大行动力的实施方案,这套方案要吸纳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政府各方面要形成合力,解决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体制机制瓶颈、营造更好的环境,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让更多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和产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真正使创新成为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主动力。

在校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许宁生的陪同下,韩正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一行,察看了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微电子工艺实验室,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基础应用、生物医用和能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被誉为“晶体管中的混合动力赛车”的半浮栅晶体管项目成果。市领导详细询问相关新成果产业化的转化模式,特别关注转化中的瓶颈问题。“我们不缺学术界认可的论文,也不缺创新技术,但是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总是差了一口气。”韩正说,体制机制、利益分配、中介服务、金融配套、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不完善,特别是政府干预过多,阻碍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传导机制,产生了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形成合力突破。比如,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往前走一步,企业主体更要往前迈一步,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育传导模式上,中介服务要成为转化的润滑剂。

调研期间,韩正与我校的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座谈交流。上海医学院闻玉梅院士、脑科学研究院杨雄里院士、历史学系姜义华教授作为代表发言。韩正倾听了大家的建议,并听取我校党委书记朱之文关于学校改革发展情况的汇报,以及校长许宁生关于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工作设想。

“要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产生,要让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和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和软环境?韩正说,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上海既有明显的优势,也有明显的短处。比如,创新成果不少,但是产业化不够;推动重大项目的成果显著,但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不足。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正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这套行动方案,将始终秉承开放的理念,以推动技术应用为路径,以市场化、国际化为动力机制,把握绿色、智能、智慧、互联网+、物联网等发展趋势;重点聚焦体制机制和软环境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化、创新人才集聚、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四个方面,着力破解制约发展动力转换的瓶颈、难点和关键问题。

韩正说,创新成果源源不断产生、高效转化、推动产业发展,关键靠人。上海既需要高端领军人才、也需要大量草根创新人才,更需要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企业家。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必须做好人才这篇大文章,打破现有条条框框,建立起更有活力、更能激励的机制,让人才、特别是科研创新人才真正“名利双收”。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在国家高等教育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希望大家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为服务“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校将按照市委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力以赴,大胆创新,逐步提升学校的成果贡献度,着力在源头创新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研发核心前沿技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师生创新创业三个层面布局推进,促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驱动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