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恶意刷近18万张电影票 猫眼上市前夕卷入造假风波

02.05.2018  19:21

  原标题:黄牛恶意刷近18万张电影票 上市前夕猫眼卷入造假风波

  ■本报记者  谢若琳 

  电影圈票房造假的风波愈演愈烈。

  截止到5月1日18时,《后来的我们》累计票房收入8.88亿元,稳居“五一档”冠军。电影之外,该片意外陷入“退票事件”争议的漩涡。

  据壹娱观察报道,《后来的我们》上映前夕,有大量影城接到了退票申请,甚至有的影城退票金额达到当日该片总票房的10%。相当于,在这家影院看《后来的我们》的观众中,每10个人里就有1个提前退票了。

  这是近一件影响极其恶劣的事件,有人利用规则漏洞,大规模购票后又在上映前集中退票,给影院造成巨大损失。一位不愿具名的影城经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退票事件集中发生在猫眼平台;另一方面,猫眼是《后来的我们》的主要发行方和出品方。

  “估计是原来怕第一天排片上不去,就自己拼命买票房,等影片上映,发现票房太厉害了,感觉自己买票房太亏了,然后就退。”另一位北方区域的影城经理直言,“胆子太大了,都不顾脸面了。

  一时间,猫眼被推上风口浪尖。4月29日凌晨,猫眼紧急发声,否认了上述猜测,同时证实确实存在黄牛恶意刷票的情况。同时,国家电影局也迅速跟进调查,并约谈了该片相关负责人,初步认定该篇退票情况确实存在异常,具体问题尚待研判。

  到底是谁退了大量电影票,成了一个罗生门。

   影院背锅

  在电影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是制片、发行、放映(影院)。在过去传统宣发的时代,掌握排片大权的影城占有相对多的话语权。很长时间内,宣发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拉拢影院经理,尤其是关键档期,每多一点排片,就意味着多一些市场份额。因此,“跪求排片”的闹剧才会不断上演。

  而随着猫眼、淘票票等互联网购票平台登场,影城的话语权也随之下滑。大数据、关注度、话题口碑、预售票房成为影城排片参考的重要数据。换句话说,谁的预售票房高,谁的关注度高,谁就能获得更优厚的排片。

  但是,以大数据为排片根据的规则,也存在漏洞。如果在预售票房、关注度方面注水,将为影片在先期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根据《证券日报》此前报道,截至4月26日中午,《后来的我们》预售总票房已经达到8144.4万元,首映日预售突破7000万元。在淘票票平台上的“想看人数”甚至超过了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3》,达到了“70万+”。凭借这样的成绩,影院在排片方面给予一些倾斜。

  这也是此次退票风波发生后,猫眼、片方被怀疑的重要依据,因为作为直接受益方,操作动机更明显。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中,不止一位影城放工作人员对其提出质疑。

  一位连锁院线的影城经理认为,(该事件)对整个电影行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恶劣程度不亚于《叶问3》。这让越来越多的制片方、发行方产生错觉,似乎通过提高排片率就能更有机会获得更高的票房和首日的场次占比,而忽略影片的内容。近两年上游开始重视影片质量想法可能会因此动摇,不利于国产片本身回归内容的发展思路。

  无论如何,此次退票事件,最大的输家肯定还是影院。“其实大部分影院都可以退票,只要消费者打电话解释原因,一般都能给退。为了提高服务体验,有的影院在售票平台开通了线上退票的业务。这次就是利用这个漏洞,有人通过购票平台大批量买票,而后又通过线上操作退票,无需通知影城,在不查报表的情况下影城都不知道。因此,涉及的影城数量只有4000家,不是全国的1万家。”上述经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上退票的)目的本来是提高服务和人性化管理,没想到被人利用了。

  有资深业内人士指出,一旦查出是片方票房作假,那么后果将会很严重,按照《电影促进法》中的相关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以前是违规,现在就是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