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绸之路,共享“一带一路”: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化节举办

30.05.2016  21:12

视讯|重走丝绸之路,共享“一带一路”:学校举办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化节

  5月25日,由校学生工作党委、统战部、后勤保障部联合举办的“九州同心,四海齐音”第三届华东师范大学少数民族文化节于闵行校区冬月餐厅前拉开帷幕。校长陈群出席活动并宣布开幕。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学生工作党委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程静,统战部副部长安俭,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江乃兵一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本护照:走遍丝绸之路

  本届少数民族文化节的一大亮点就是“游园护照”。活动现场设有28个帐篷,参照“丝绸之路”路线布局,通过庙会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参与活动的师生手持游园护照,就可以加入每个帐篷精心设计的互动体验,并集章留念。

  重走“丝绸之路”,师生们可以在文化节上品尝到回族的盖碗茶和馓子、彝族的陆良土豆丝和蜂蜜核桃、苗族的拦门酒、畲族的乌米粽等民族特色美食;可以切身体验朝鲜族的羊拐、蒙古族的射箭、畲族的踩石磉、壮族的抛绣球、苗族的竹竿舞等传统游戏;还可以领略满族、侗族、瑶族、布依族、东乡族等民族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

游园护照

在游园护照上盖印不同民族的印章

陈群校长参与活动

党委副书记杨昌利听回族学生介绍食品

师生同乐:共享“一带一路

  为配合本届少数民族文化节的主题——一带一路,游园护照在编排内容上也做了精心设计:一方面,介绍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主要特点,并配以代表性实景照片一张;另一方面,增添了“一带一路”相关知识普及,将“一带一路”政策对地区和民族带来的深远影响融入活动之中,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

  在主舞台,定时的文艺演出及互动游戏吸引了前来参加活动的师生。校园好声音团队带来的《我爱你中国》唱响舞台,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的老师带着藏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和汉族同学的舞龙舞狮表演振奋人心。维吾尔族舞蹈《花开的声音》、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藏族的“锅庄”、蒙古族歌曲《鸿雁》、彝族民谣《不要怕》则向大家展示了少数民族同学能歌善舞的一面。节目间隙,不少师生涌上舞台,与少数民族同学一起载歌载舞,欢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各民族和自身带来的发展和机遇。

  正如物理学专业的土家族男生向豪所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我们民族聚集区的经济发展比以前更快了,人们生活变得更加甜美、幸福。我希望通过本届少数民族文化节,能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到家乡发生着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族学生载歌载舞

柯尔克孜族民族舞蹈

藏族锅庄舞现场教学

苗族竹竿舞

体验壮族抛绣球民俗

互动交流:多元文化融合

  三年一届的少数民族文化节能有效激起少数民族同学继承、传播、发展民族文化的时代强音。各民族同学在展示的过程中,能又一次重温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自信。同时,活动还能促进不同民族师生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与交融,增进其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情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增强国家自信——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真正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彝族姑娘蒋昕感言,“感谢华东师大举行的少数民族文化节让我有幸认识到我的同胞们,也感谢此次活动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彝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壮族男生韦杭吉则表示,“通过向同学们展示本民族文化传统,我们自身获益良多:既对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有了更多了解,培养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又增进了与各族同学的友谊,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报效家乡、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和责任使命。

身着民族服饰的彝族同学

身着民族服饰的维吾尔族同学

汉族同学体验少数民族服饰

苗族拦门酒

留学生被少数民族各色美食吸引

各民族师生合影

  据悉,“九州同心,四海齐音”华东师范大学少数民族文化节是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传统品牌活动,2-3年举行一次。活动每届一个主题,紧扣当前时事热点,旨在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情感,增进各民族同学的友谊,使各民族同学牢固树立“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意识。



文|涂皘

图| 刘金玉 曾晨 尹强 涂皘 

摄像| 王子涵 张佳音  剪辑| 张佳音 

gif制作| 李静姝  

来源| 学生工作党委 

编辑| 吕安琪